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 晴

王 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本诗前两句是扣住什么来写春景的?这样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前人评价“却疑春色在邻家”为“神来之笔”,你认为这句诗“神”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前两句诗扣住象征春色的“花”来写春景。以“雨前”所见和“雨后”所见的情景相对比、映衬,透露出一片惜春之情。(诗人看着雨后花落春残之景,惋惜而扫兴)

(2)这句诗由“蜂蝶纷纷过墙去”而来,它不仅写出蜂蝶追捉春色的神念,而且把“春色”写活了,似乎春色真的“有脚”,跑到邻家去了,透露出诗人希望春色没有远去的心情。(意思对即可)

实验题

(8分)某学习小组做以下实验:在溴水中加入足量乙醛溶液,充分反应,溴水褪色;为探究褪色的原因,他们提出了如下猜想:

①溴水中的Br2可能与乙醛发生取代反应,产生HBr;      

②乙醛分子中含有不饱和键,溴水可能与乙醛发生加成反应;

③乙醛具有还原性,溴水可能将乙醛氧化为乙酸,Br2转化为HBr      

设计如下方案进行探究:

方案(一):检验褪色后溶液的酸碱性,确定其发生哪类反应;

方案(二):测定反应前溴水中Br2的物质的量和反应后 Br-的物质的量确定其发生哪类反应; 反应类型选项有:①氧化反应 ②取代反应③加成反应

(1)              假设测得反应前溴水中Br2的物质的量为a mol,

i若测得反应后n(Br-)= 0 mol, 说明溴水与乙醛发生了            反应;(从上面提供的反应类型选项中选择,然后将序号写在答题纸上,下同)

ii若测得反应后n(Br-) = a mol,说明溴水与乙醛发生了            反应;

iii若测得反应后n(Br-)= 2a mol,说明溴水与乙醛发生了            反应。

(2)向含Br2 0.005mol的溴水中加入足量乙醛使其褪色,然后加过量的AgNO3溶液,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固体1.88克。已知CH3COOAg易溶于水,通过计算,判断溴水与乙醛发生的反应为     (填序号):①氧化反应 ②取代反应③加成反应

(3)方案(一)是否可行?___   ___ ,原因是: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