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③题。

卜算子

朱敦儒

旅雁向南飞,风雨群相失。饥渴辛勤两翅垂,独下寒汀立。

鸥鹭苦难亲,矰缴忧相逼。云海茫茫无处归,谁听哀鸣急!

  【注释】①靖康元年(1126)十一月,金兵强渡黄河,进逼洛阳,中原大地沉浸在血与火的深渊。作为主战派的朱敦儒也加入了南渡的队伍,开始了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本词便是其南渡词之一。②汀(tīnɡ):水边平地,小洲。③矰缴(zēnɡ jiǎo):系有丝绳、弋射飞鸟的短箭。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词中第一句写的是:旅雁在南飞途中遭到了风雨的侵袭,行列凌乱,孤雁失群。

B.第二句意思是遭受风雨袭击的旅雁,沿途饥渴劳累,疲惫不堪,翅垂翼重,无法高飞,只好独宿寒汀,处境孤苦。

C.第三句旅雁下到寒汀后,苦于没有亲人相伴,孤苦无依。在天上又有矰缴相逼之忧。

D.最后一句:云海茫茫,何处是它的归宿?它只有向天哀鸣,倾诉自己的不幸遭遇,但又有谁听呢?

2.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全词情景交融,景词形象鲜明,情词动人心魄,写旅雁如形目前,写遭际如同己出,不愧为咏物绝唱。

B.词的起句借旅雁南飞,点明地点;借风雨相侵,道出天气,这风雨是实写,只指自然界的风雨。

C.“鸥鹭苦难亲”一句,承上句“寒汀立”,更显凄凉;“矰缴忧相逼”一句,继上 句“苦难亲”,雪上加霜,由此旅雁孤苦无依的险恶处境可见一斑。

D.结尾续写旅途之远,“云海茫茫”,既指前途茫茫,亦指人海茫茫,一语双关;    “谁听哀鸣急!”一句,闻凄切之音,余苦不尽,得不到温暖和同情。

3.本词处处写雁,实则处处写人。透过旅雁的形象,你眼前呈现出的是一幅怎样的南渡画面?请加以描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B

3.示例:大批民众背井离乡,颠沛南逃,路上风雨交加。有的人不幸走散,饥寒交迫,前无亲人可投,孤苦无依,后有追兵相逼,困顿不堪。

填空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