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问题。
于武陵①
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②人。
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③尘!
注释:①于武陵,中唐诗人,曾考取进士。一生仕途不达,遍游天下。②翠楼,泛指富贵人家。③六街,指长安城内的六条主要街道。
1.①下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前两句写到了卖松人到都城长安卖松树,虽为求利,但心思独特。
B. 第五句写松树虽叶瘦却曾顶风傲雪,介绍了松树的特点及其经历。
C. 第六句写松树花色浅淡而缺少春意,暗含着作者对此的委婉批评。
D. 第八句写出了松树遍售于六街而无人购买、徒蒙灰尘的无奈际遇。
②第二联中的“寒涧”一词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借“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两句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请举例谈谈你对这类现象的认识。(不少于2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C
②突出了松树生长环境的艰苦;与下一句中的“翠楼”形成对照;为下联的“瘦叶几经雪”做铺垫;暗示了松树难以得到权贵的喜爱。
2.社会现象表述示例:
①这两句以桃李受喜爱、松树无人买的现象,反映了权贵们只看重趋时媚俗的阿顺之人,正直有才能的寒士(人)不被任用(或屡遭打击)的社会现实。(举例可写寒士不被任用,也可写正直之人遭受贬谪。)
②这两句以桃李与松树境遇的对比,揭示了长安的富贵之人只看重人(或物)的外在魅力,而忽略其内在的价值,致使有德有才之人(或有美好内涵的物)被冷落的社会现象。(意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