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解答题

六(1)班有学生48人,从小君、小明和小丽三人中投票选一名班长,要求每人投一票,每票写一个人名,由得票数最多的当选.计算得票数中累计:小君得17票,小明得11票,小丽得9票.如果小君想当选,那么她至少要再得多少张票?

答案

48-(17+11+9),

=48-37,

=11(张);

小君已经比小明多了:17-11=6(张),

把这11张票中的6张给小明,还剩下5张:

若把剩下的5张给小丽,小君和小明两人的票数就相等;

若把这5张,中的3张给小君,2张再给小明,小君就会比小明多1张;

此时小君有17+3=20(张);

小明有:11+6+2=19(张);

所以小君再得到3张选票就一定能到选.

答:小君至少再得3张票才能当选.

问答题

(1)某同学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

①先测出可视为质点的两材质相同滑块A、B的质量分别为m、M及滑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②用细线将滑块A、B连接,使A、B间的轻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滑块B恰好紧靠桌边.

③剪断细线,测出滑块B做平拋运动的水平位移x1,滑块A沿水平桌面滑行距离为x2(未滑出桌面).

为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写出还需测量的物理量及表示它们的字母______;如果动量守恒,需要满足的关系式为______.

(2)某实验小组利用拉力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探究功和动能变化的关系,如图2所示,他们将拉力传感器固定在小车上,用不可伸长的细线将其通过一个定滑轮与钩码相连,用拉力传感器记录小车受到拉力的大小.在水平桌面上相距50.0cm的A、B两点各安装一个速度传感器,记录小车通过A、B时的速度大小.小车中可以放置砝码.

(Ⅰ)实验中木板略微倾斜,这样做目的是______.

A.是为了使释放小车后,小车能匀加速下滑

B.是为了增大小车下滑的加速度

C.可使得细线拉力做的功等于合力对小车做的功

D.可使得小车在未施加拉力时做匀速直线运动

(Ⅱ)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①测量______和拉力传感器的总质量M1;把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拉力传感器上,另一端通过定滑轮与钩码相连;正确连接所需电路.

②将小车停在C点,接通电源,______,小车在细线拉动下运动,记录细线拉力及小车通过A、B时的速度.

③在小车中增加砝码,或增加钩码个数,重复②的操作.

(Ⅲ)下表是他们测得的一组数据,其中M1是传感器与小车及小车中砝码质量之和,|v

22
-v
21
|是两个速度传感器记录速度的平方差,可以据此计算出动能变化量△E,F是拉力传感器受到的拉力,W是拉力F在A、B间所做的功.表格中△E3=______,W3=______(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次数M1/kg|v
22
-v
21
|/(m/s)2
△E/JF/NW/J
10.5000.7600.1900.4000.200
20.5001.650.4130.8400.420
30.5002.40△E31.220W3
41.0002.401.202.4201.21
51.0002.841.422.8601.43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