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2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80万人,是本世纪初的6倍多,“十二五”时期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就业难题变得更加严峻和突出。当前,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升级不断推进,对实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而部分高校毕业生在知识结构、技能水平以及职业素质方面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宁可成为大城市中的“漂族”和“蚁族”,也不愿意到二三线城市和基层就业。多数高校毕业生仍然希望在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就业,希望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生活和就业,到中西部地区、城乡基层、中小企业就业的积极性不高。
(1)阅读材料,分析我国就业难题严峻和突出的原因。(6分)
(2)结合材料,请你从“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角度,为大学生成功实现就业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
(1)①劳动力总量大;②劳动力素质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③大学生就业观念不正确。(每一小点2分)
(2)①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②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树立自主择业、竞争就业、职业平等、多种方式就业等观念。③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大学生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劳动技能和素质,到中西部地区、城乡基层、中小企业就业,带领群众致富。④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大学生要到中西部地区、城乡基层、中小企业就业,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实现人生价值。(每点2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
题目分析:(1)本题要求学生从材料中找出我国就业难的原因。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需要学生从对材料的把握中来获取答题信息。题中材料“2012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80万人”、“分高校毕业生在知识结构、技能水平以及职业素质方面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多数高校毕业生仍然希望在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就业”分别从需要就业的人数多、劳动者素质、劳动者的就业观等不同方面说明了就业难的原因。学生可从这几个方面去综合考虑。
本题要求学生从“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角度,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提建议。本题的解答要结合上一问从材料中找出的就业困难的原因。“就业观不正确”,就要求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学生可从社会意识的反作用以及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方面去考虑;题中材料“不愿意到二三线城市和基层就业,中西部地区、城乡基层、中小企业就业的积极性不高”表明大学生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有问题,学生可从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需遵循的原则去考虑;就这一现象,学生也可以从人生真正价值的实现途径这一角度去综合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