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安徽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10年11月6日,专为中国农民打造的“国”字号文化品牌——第三届中国农民歌会,在“大包干”发源地滁州“三度”唱响。本届农民歌会的主题是“幸福之歌”,意在艺术化地反映当今中国亿万农民真实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感受。本届农歌会紧扣场景主线,分“山水欢歌”、“花海赛歌”、“丰收放歌”、“大地新歌”四个篇章,以“赛歌”的形式演绎中国农民在劳动、生活、情感方面的幸福感受、幸福创造和幸福追求。演出节目以全国东西南北中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的喜歌、渔歌、牧歌、山歌、茶歌、秧歌、酒歌等为内容,范围上体现农歌会的全国性,题材上体现农歌会的丰富性,风格上体现农歌会的多样性。
材料二:文化部部长蔡武高度评价了安徽文化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精神,认为农歌会连续三届在安徽成功举办,是安徽文化创新的一大成果。他表示,安徽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厚,近年来,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产业振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1)简要说明安徽举办中国农歌会的经济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就推动安徽文化创新提出合理化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届农歌会的主题和形式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②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③有利于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①立足安徽改革开放的实践,汲取营养,推动文化创新。②继承安徽优秀传统文化,推陈出新。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不同区域、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④坚持正确方向,克服“守旧主义”、“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⑤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作用。⑥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内容形式和传播手段等不断创新,促进文化的全面繁荣。
(3)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要求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