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实验题

(7分)小亮在实验室发现一瓶盛有无色溶液的试剂瓶,其标签破损,从残余部分只能看出溶质质量分数为10%。老师说,这瓶溶液可能是氢氧化钠、氯化钠、氢氧化钙或是碳酸钠中的一种。

(1)小亮查阅氢氧化钙常温下的溶解度为0.18g后,认为该溶液不可能是氢氧化钙溶液,理由是                          

(2)小亮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     试液,试液变红色,该溶液不可能是              

(3)为了进一步确定该溶液的成分,小亮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方案A:选择稀盐酸来确定该溶液的成分;

方案B:选择无色酚酞试液来确定该溶液的成分;

你认为以上方案中合理的是       ,若选择一种常见的碱溶液来确定,有关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为                                       

(4)小亮通过上述方法证明该溶液的成分为NaOH,于是他取一定体积的NaOH溶液

(20℃),并向其中滴加10%的盐酸(20℃),测得反应中溶液的温度与加入盐酸体积的变化如下。

加入盐酸的体积(V)/mL2468101214161820
溶液温度

(t)/℃

25.229.632.036.038.236.735.734.733.732.9
根据上表分析溶液温度变化的原因:

①加入盐酸的量在2~10 mL之间时                            

②加入盐酸的量在10~20 mL之间时                           

答案

(1)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为0.18g,其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不可能是10%

(2)无色酚酞     NaCl溶液

(3)A    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

(4)①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放热   ②盐酸过量起冷却降温作用

题目分析:(1)氢氧化钙常温下的溶解度为0.18g,该溶液不可能是氢氧化钙溶液,理由是当该温度下氢氧化钙溶液达到饱和时,其溶质质量分数==0.18%小于10%。

(2)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试液变红色,说明该溶液呈碱性,该溶液不可能是NaCl溶液。

(3)为了进一步确定该溶液的成分,应该选择稀盐酸来确定该溶液的成分,因为如果是碳酸钠溶液,则滴加稀盐酸后会有气泡产生;若是氢氧化钠溶液则没有气泡;若选择一种常见的碱溶液来确定,应该选用氢氧化钙溶液,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

(4)由表中数据可知,

①加入盐酸的量在2~10 mL之间时,溶液温度上升,说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放热。

②加入盐酸的量在10~20 mL之间时,溶液温度逐渐下降,因为此时反应已经停止,盐酸过量,起到了冷却降温作用。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其中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灵活运用是解题的开始。

阅读理解与欣赏

①她患了肺癌,住了院,做了手术,手术后,医生说她癌症晚期,在人世间的日子,也就一个月了。起初孩子们忍着悲痛,不愿意把这消息告诉她,可越掩盖她越怀疑,因为从女儿的眼睛里,她已经读到了她的病情。到她的男人真正把病情的真相告诉了她时,她倒平静下来。死,她倒不怕,人早一天或晚一天,都要死的,这只是个早晚的问题。可目前,她不愿死,也不能死,因为她还放心不下她的男人:他不会做饭,不会洗衣,不会照顾自己,他有高血压,连按时吃药都不知道。

②他就是这样一个书呆子,几十万字的书,能写;可连热了减件衣服、冷了添件衣服都不会。这衣食住行,一切都得她操心。一次,单位要她去外地出差,她就去了三天,可回来,家里锅、碗、瓢、勺都翻了天。大女儿在外地工作,生孩子的时候,她去了一个月,家里便去了电话,说老头子高血压病犯了,住了院,她急急忙忙地回来,到了医院,据医生说,老头子这病,就是不按时吃药闹的。你看,她离开一天行吗?她想,在她的有生之年,得教会他做饭、洗衣,按时吃药,他知道自己照顾自己了,她再去死,到那时,她死也瞑目了。

③在住院的日子里,本来医院的饭菜很好,汤汤水水的都有,可她不吃,她要让他送饭,让他亲自做了饭给她送来。她要吃他炒的菜、熬的鸡汤,尽管他做得不好吃,她也要他来做。

④他第一次送的小米饭,有点糊味了,她仍说好吃,好吃。他含着泪,看着她把饭吃了。

⑤他每次送饭来,她都忍着疼痛,问他,衣服洗了没有?药按时吃了没有?老头点点头。

⑥老头知道他的用意,便有意地穿上件新洗的衣服让她看,她看了,那苍白的脸上,便泛上一丝的笑。

⑦女儿知道了,便说,爸爸的衣服我来洗,饭我来做。她说,还是让你爸自己做吧,自己洗吧。你们上班,时间有限,再说,他自己会做了,我死了也放心了。

⑧这些,老头心里明白。

⑨她在医院里住了20余天,便出院了。回家来,他还忙着培养老头的自立能力。他做饭,她亲自看着他往锅里添水,添几碗水,放多少米,米熬到什么时候才好吃,她都告诉他,这是她平时的经验,她像一个老师教小学生那样,耐心的细心的,看着他炒菜、洗衣,每天都提醒他吃药……

⑩饭菜、洗衣,学得差不多了,可就是,那高血压的药,他总忘了吃。

⑪她想,我还是不能死啊!

⑫夜里,老头躺在她的身边,深情地说:“其实,做饭、洗衣,我早就学会了。可我知道,你总牵挂着我,就不离开我。有个心理学家,曾讲过这样的一个故事:二战时集中营的人,自然死亡中毫无牵挂的占多数,而那些牵肠挂肚的人大都活下来。我总希望你牵挂着我,始终不离开我……”

⑬女人笑了,她因放心不下他,她竟然,熬过了预死期,一个30天,又一个30天,转眼已过了五十个30天了,老天,竟然,让她奇迹般地活下来!

小题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第一段在这篇小说中有什么作用?(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文中第四段中画线句子,他送来的是“有点糊味的米饭”,她为什么仍说“好吃,好吃”?(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结合全文内容,说说她最后奇迹般地“活了下来”的原因是什么。(至少两点)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 

解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