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小题1:杜诗特讲究“炼字”。请你从“炼字”的角度对本诗第七句“终”字作一些分析品味。(4分)
小题2:本诗意蕴丰富。从开头两句,你看到了作者怎样的遭际与情感?(4分)
小题1:句中的“终”是“最终”“终归”之意。(2分)像诸葛亮、公孙述这样的人物,最终不也都掩埋于一抔黄土之中吗?无论贤愚,最终都不免一死。这是诗人面对家国苦难却无能为力的自我宽解。(2分)
小题1:“岁暮阴阳催短景”表现了诗人对时光飞逝的感慨,一个“催”字,极写时光逼人。(2分)“天涯霜雪霁寒宵”写出诗人飘泊天涯的凄寒。(2分)
小题1:炼字就是说明此字的本意是什么,然后写出其引申意,即此意使得诗句的语意更生动或更含蕴。终是最终,无论谁都是最终成为黄土,一个最终表达出作者的观点态度。“卧龙”二句,诗人极目远望夔州西郊的武侯庙和东南的白帝庙,而引出无限感慨。卧龙,指诸葛亮。跃马,化用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句,意指公孙述在西汉末乘乱据蜀称帝。杜甫曾屡次咏到他:“公孙初据险,跃马意何长?”(《白帝城》)“勇略今何在?当年亦壮哉!”(《上白帝城二首》)。一世之雄,都成了黄土中的枯骨。末尾一句说,人事与音书,如今都只好任其寂寞了。结尾二句,流露出诗人极为忧愤感伤的情绪。清代沈德潜说:“结言贤愚同尽,则目前人事,远地音书,亦付之寂寥而已。”(《唐诗别裁》)像诸葛亮、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不论是贤是愚,都同归于尽了。现实生活中,征戍、诛掠更造成广大人民天天都有死亡,作者眼前这点寂寥孤独,根本算不了什么。这话看似自遣之词,实际上却充分反映出诗人感情上的矛盾与苦恼。
小题1:天涯霜雪是遭遇,岁暮阴阳是感受。催字给人以急迫之感。所以答题时可从诗句中找出与之有关的诗句。开首二句点明时间。岁暮,指冬季;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天日短。一“催”字,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月逼人。次句天涯,指夔州,又有沦落天涯之意。在霜雪刚停的寒冬夜晚,雪光明朗如昼,诗人对着凄凉寒怆的夜景,不由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