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罗 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锦江在成都南,绵州在成都东北,绵谷在绵州东北。
小题1:“前值东风后值秋”一句中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说明。(2分)
小题2:颔联和颈联是如何融情入景的?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3:尾联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1:(1)借代;“东风”代指春天。(2分。修辞手法1分,简要说明1分。)
小题2:(2)颔联写芳草“碍马”,白云“遮楼”,表达了诗人对锦江美景的依恋之情。颈联写山含恨,水悲歌,抒发了诗人告别锦江后的离愁别恨。(4分。每联分析各2分。)
小题3:(3)点明思念友人的题旨;以景作结,乔木高耸、淡烟迷茫的画面,情韵悠长,余味无穷。(4分。每层2分;第二层,“以景作结”1分,简要分析1分。)
小题1:
题目分析:“前值东风后值秋”一句中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哪种就是具体一种修辞手法,由句中的“秋”可知“东风”即指春天,即用了借代手法。
小题2:
题目分析:颔联和颈联是如何融情入景的,答题要紧紧抓住“如何”一词,具体来说,也就是写了什么样的景,抒写了什么思想感情。两联所抒写的感情不同,因之可分别回答。颔联写草,抒写对锦江美景的依恋之情;颈联写山,写水,抒写离愁别恨。
小题3:
题目分析:从律诗的章法结构上看,尾联一般是对全诗的总结,是诗主旨所在;从诗句所写的内容来看,诗句写景,景中融情,并以景作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