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 分)

章台夜思

韦庄

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

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

家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注】章台:即楚灵王行宫章华台,故址在今湖北省监利县西南。

小题1:这是唐朝诗人韦庄的一首诗,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属于        。根据体裁的要求,它的       联和          联都必须是对仗句。(3分)

小题2:“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赏析其作用。(3分)

小题3:本诗的题目为《章台夜思》,有人认为这首诗全篇未现一个“思”,却“秋思”不断,令人回味,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结合具体的内容进行阐述。(4分)

答案

小题1:五言律诗   颔  颈。

小题2:“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一个“怨”字,赋予“清瑟”人的情感,清彻的琴瑟撩人幽怨,让人彻夜难眠,就好像风雨绕弦使人生出无尽悲哀。这样写,既为“思”设计了背景,渲染了气氛,又为全诗定下了基调。评分标准:拟人手法1分;能结合内容分析指出作用“设计了背景,渲染了气氛,为全诗定下了基调”任两点给2分;没有结合内容分析但能准确指出作用给1分。

小题3:同意。本诗以“夜思”为题,全篇虽未现一个“思”字,却选取了一系列引人“思”的意象,如“清瑟”、“遥夜”、“孤灯”、“残月”、“故人”、“秋雁”等,展现了“思”意境。诗的三、四联更是直接描写“思”的内容:时当秋节,芳草已暮,韶华已逝,故人不来,乡思难寄。诗人将自己的无限秋思展现在读者面前,表达了怀人思乡之情,感情真挚,悲凉凄楚,叫人肠断。评分标准:“同意”得1分;能指出“选取了引人‘思’的意象”(或“三、四联直接描写‘思’的内容”)得1分;举例准确得1分;“思”的内容表述正确得1分。如果不同意,可自圆其说,按此给分。

小题1:

题目分析:这是一道文学常识的题目,要抓住重点记忆。

小题2:

题目分析:这是一道手法题,明确考核重点是修辞,由“怨”可以看出是拟人,由“风雨哀”可以看出是比喻,效果是形象生动的写出瑟声的特点,结合诗歌的结构章法特征,本句是景物描写放在开头有渲染气氛,奠定情感基调的作用,答题时结合诗句具体解释。

小题3:

题目分析:这是一道评价的题目,答题时一般要顺着诗人思路去答,比如本题应该答“同意”,既然是没有“思”字,那就是内容扣“思”列举诗中的内容具体解释,“清瑟”“遥夜”“孤灯”“楚角”“残月”“故人”“秋雁”,这些意象不是渲染思念就是直接表明思念,以此为切入点进行分析即可。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灌溉;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皆不得为真愚。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透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予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

小题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不可以灌溉

B.亦颇以文墨自慰

C.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

D.昏然而同归小题2: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予虽不合于俗 ②虽辱而愚之 ③乐而不能去也 ④夫水,智者乐也

A.两个“虽”字相同,两个“乐”字也相同

B.两个“虽”字相同,两个“乐”字不同

C.两个“虽”字不同,两个“乐”字相同

D.两个“虽”字不同,两个“乐”字也不同小题3:选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3分)( )

例:今是溪独见辱于愚

A.名之以其能

B.可以染也

C.谪潇水上

D.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小题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5分)

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