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

小题1:Who lost the backpack?

A.Kevin

B.Jenny

C.Peter

D.We don’t know.小题2:Whom(who的宾格) can you call to get the pencil case back(要回)?

A.Kevin

B.Jenny

C.Peter

D.We don’t know.小题3:What’s Peter’s telephone number?

A.8901782

B.8457298

C.8547298

D.8901728小题4:Is the pencil case Jenny’s?

A.Yes, it is.

B.No, it isn’t.

C.It’s Kevin’s.

D.It’s Peter’s.小题5:Whose dictionary is it?

A.Peter’s

B.Kevin’s

C.We don’t know.

D.Jenny’s

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C

小题4:B

小题5:A

题目分析:信息提示的是一个寻物启示,另一个是失物招领。寻物启示中介绍Peter找不到背包,并介绍了背包中的物品,以及自己的联系方式,以便知情者联系。失物招领中,Jenny发现一个铅笔盒并且介绍了其特征和联系方式,以方便失主联系。

小题1:细节理解题。问题:谁丢了这个背包?在其中的原句中体现了是Peter.故选C。

小题2:细节理解题。问题:你能给谁打电话取回这个铅笔盒?原文: Please call Jenny at 8901782.句意:请给Jenny打电话,号码是8901782.故选B。

小题3:细节理解题。问题:Peter的电话号码是多少?.原文: My name is Peter. Phone me at 8547298. 句意:我的名字是Peter,我的电话号码是8547298.故选C。

小题4:细节理解题。问题:这个铅笔盒是Jenny的吗? 原文:There is a name “Kevin” on the eraser. 句意:在橡皮上写着名字Kevin。因此是否定回答。故选B。

小题5:细节理解题。问题:这是谁的字典?在第一个图表中得知是Peter的字典。故选A。

综合题

(18分)读史使人明智。回顾历史上的重要改革与改革过程中的争论,可以获得很多启示。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杜攀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

——《史记》卷68

材料二:今君实(司马光)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迁,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材抖三:荣禄、王文韶还在慈禧召集的御前会议上说:“大经、大法自有祖宗遗训,岂容轻改。”他们还说:“议院设而废君,大逆不道之事更多矣……民主万不可设,民权万不可重,议院不可变通。”

——《中国近代政治制度史纲》第52页

请回答:

(1)材料一记述的争论发生于何时?争论的实质是什么?在这场争论之后,秦孝公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 (6分)

(2)材料二中所说的“人主“是指哪位皇帝?王安石变法期间采取的措施为什么会引起一些人的“怨诽”?(4分)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与荣禄、王文韶等相对立的政治(思想)派别、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政治主张。(4分)

(4)为什么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总与争论相伴?就此谈谈你的看法。(4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