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一个发光强度为I的点光源悬挂于桌面上方2米处,则桌面上的最大光照度为()

A.I/4

B.I/2

C.2I

D.4I

答案

参考答案:A

单项选择题

近日接连见诸报端的两件新闻,引发人们再次热烈地讨论一个困扰国人上百年的老话题:处于现代化过程中的我们,如何看待传统。第一件新闻是,一项调查显示,92%的受访者认为,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应该延续下来;高达86%的人认为,中秋节应该成为法定的公众假日。对此结果,网络舆论附和者众多。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对此表示支持的网民,大多是年轻人。另一件新闻则是,某机构准备启动国学文化社区建设项目,其中的一项内容是,将1978年恢复高考以来历年省级状元的名字刻制成碑,和国子监孔庙元明清三代的进士碑立在一起。对此,网络上几乎骂声一片。对于前者的积极附和与对于后者的全盘批评,看起来并无矛盾之处。人们是在运用既有知识和分析能力对传统进行取舍的:中秋节被视为精华,科举制度则被归为糟粕。因此,人们普遍地赞成继承中秋节,而反对立状元碑——这被认为是对科举传统的一种继承,而科举制度及其精神显然是有悖于现代教育理念的。非常明确的结论。但让我们略微思考一下,对于哪怕是科举制度及其所形成的文化传统,我们的理性是否高度发达,足以对其做出如此确定的判断我们是否完全有资格以现代人的标准来对过往的某项制度或习俗做出非常确定的判断自启蒙运动以来,现代人普遍相信自己可以运用理性做出这样的判断。但是,一个真正的理性主义者,在运用理性的时候,始终会意识到理性的限度。相对于个人的生存甚至一个时代而言,传统是大写的。没有传统,就没有文明的生活。不管是对一个人的生命和还是对一个民族的生命,离开了传统的包裹,赤裸裸的存在是不可能的,即使可能,也是没有价值的。比起漫长的历史,比起我们全部祖先的智慧的凝聚,任何一代人的智慧,其实都是沧海一粟。因此,对于传统,明智的态度是保持审慎,保持足够的同情和敬畏,因为它是当下人们有价值的生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当然,经过反思,我们确实有可能证明,某些传统是有害于正义和善的,据此,我们可以剔除其有害的影响。但是,绝大多数传统不会这样极端。因而,试图理性地辨别其究竟属于精华还是糟粕,可能是非常困难的。假如有人愿意,他们是否可以立状元碑对这个问题,笔者宁愿换一个角度来思考:我们能否确信我们已经找到了一种十分优良的教育理念,以至于可以确切地断言,传统的状元文化极端有害,因而,必须予以剔除,且在剔除这种传统后即可实现我们所设想的那种先进教育方式

两条新闻中人们的不同态度说明了()。

A.中秋节应该成为法定假日

B.科举考试是古代遗留下来的糟粕

C.大多数人对传统价值的取向很接近

D.古人留下来的传统中有精华也有糟粕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周惠达字怀文,章武文安人也。父信,少仕州郡,历乐乡、平舒、平成三县令,皆以廉能称。

  惠达幼有节操,好读书,美容貌。魏齐王萧宝夤为瀛州刺史,召惠达及河间冯景同在阁下,甚礼之。及宝夤还朝,惠达随入洛阳。宝夤西征,惠达复随入关。宝夤除雍州刺史,令惠达使洛阳。未还,而宝夤谋反闻于京师。有司以惠达是其行人,将执之。惠达乃私驰还。至潼关,遇大使杨侃。侃谓曰:“何为故入兽口?”惠达曰:“萧王必为左右所误,今往,庶其改图。”及至,宝夤反形已露,不可弥缝。遂用惠达为光禄勋、中书舍人。宝夤既败,唯惠达等数人从之。宝夤语惠达曰:“人生富贵,左右咸言尽节,及遭厄难,乃知岁寒也。”

  贺拔岳获宝夤送洛,留惠达为府祭酒,给其衣马,即与参议。岳为关中大行台,以惠达为从事中郎。尝使至洛,魏孝武与惠达语及世难。惠达陈天下时势,述岳有诚节,唯以忧国定乱为事。言辞激切,帝甚嘉之。及还,具以白岳。岳曰:“人生于天,受命于君,岂有利人荣禄,而不忧其祸难?卿之所奏,实获吾心。”自是更被亲礼。岳每征讨,恒命惠达居守。又转岳府属。

  岳为侯莫陈悦所害,悦得惠达,欲官之。惠达辞以疾,不见许,乃遁入汉阳之麦积崖。悦平,惠达归于太祖,即用秦州司马,安辑陇右。及太祖为大都督总管兵起雍,复以惠达为府司马。太祖为大 * * 、大行台,以惠达为行台尚书、大 * * 府司马,封文安县子,邑三百户。太祖出镇华州,留惠达知后事。于时既承丧乱,庶事多阙。惠达营造戎仗,储积食粮,简阅士马,以济军国之务,时甚赖焉。寻除中书令,进爵为公,增邑通前九百户,加卫大 * * 、左光禄大夫。

  惠达虽居显职,性谦退,善下人,尽心勤公,进拔良士。以此人皆敬而附之。十年,薨。追封萧国公。(节选自《周书·列传十四》,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惠达辞以疾,不许/见:被

B.今往,其改图/庶:希望

C.何为入兽口/故:缘故

D.太祖出镇华州,留惠达后事/知:主持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周惠达为人有节操的一组是 (  )

①宝夤西征,惠达复随入关

②惠达乃私驰还

③唯惠达等数人从之

④给其衣马,即与参议

⑤惠达辞以疾

⑥储积食粮,简阅士马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①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周惠达得知魏齐王萧宝夤要谋反后,虽然自己并不赞同,但为报知遇之恩,仍然从洛阳赶往雍州,去追随他。

B.周惠达在与魏孝武谈论天下时势时,说明贺拔岳有忠诚的气节,既得到了孝武帝的赞赏,又很得贺拔岳的欢心。

C.太祖外出镇守华州时,辅佐太祖的周惠达,呕心沥血,后方事务大都有赖于他。不久,太祖给了他加官进爵的奖赏。

D.周惠达虽然身居显要职位,但品性谦让,善居人之后,为公事尽心尽职,推荐选拔优秀人士,因此人人都敬重他依附他。

4.将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司以惠达是其行人,将执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生富贵,左右咸言尽节,及遭厄难,乃知岁寒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岳为侯莫陈悦所害,悦得惠达,欲官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