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接连见诸报端的两件新闻,引发人们再次热烈地讨论一个困扰国人上百年的老话题:处于现代化过程中的我们,如何看待传统。第一件新闻是,一项调查显示,92%的受访者认为,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应该延续下来;高达86%的人认为,中秋节应该成为法定的公众假日。对此结果,网络舆论附和者众多。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对此表示支持的网民,大多是年轻人。另一件新闻则是,某机构准备启动国学文化社区建设项目,其中的一项内容是,将1978年恢复高考以来历年省级状元的名字刻制成碑,和国子监孔庙元明清三代的进士碑立在一起。对此,网络上几乎骂声一片。对于前者的积极附和与对于后者的全盘批评,看起来并无矛盾之处。人们是在运用既有知识和分析能力对传统进行取舍的:中秋节被视为精华,科举制度则被归为糟粕。因此,人们普遍地赞成继承中秋节,而反对立状元碑——这被认为是对科举传统的一种继承,而科举制度及其精神显然是有悖于现代教育理念的。非常明确的结论。但让我们略微思考一下,对于哪怕是科举制度及其所形成的文化传统,我们的理性是否高度发达,足以对其做出如此确定的判断我们是否完全有资格以现代人的标准来对过往的某项制度或习俗做出非常确定的判断自启蒙运动以来,现代人普遍相信自己可以运用理性做出这样的判断。但是,一个真正的理性主义者,在运用理性的时候,始终会意识到理性的限度。相对于个人的生存甚至一个时代而言,传统是大写的。没有传统,就没有文明的生活。不管是对一个人的生命和还是对一个民族的生命,离开了传统的包裹,赤裸裸的存在是不可能的,即使可能,也是没有价值的。比起漫长的历史,比起我们全部祖先的智慧的凝聚,任何一代人的智慧,其实都是沧海一粟。因此,对于传统,明智的态度是保持审慎,保持足够的同情和敬畏,因为它是当下人们有价值的生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当然,经过反思,我们确实有可能证明,某些传统是有害于正义和善的,据此,我们可以剔除其有害的影响。但是,绝大多数传统不会这样极端。因而,试图理性地辨别其究竟属于精华还是糟粕,可能是非常困难的。假如有人愿意,他们是否可以立状元碑对这个问题,笔者宁愿换一个角度来思考:我们能否确信我们已经找到了一种十分优良的教育理念,以至于可以确切地断言,传统的状元文化极端有害,因而,必须予以剔除,且在剔除这种传统后即可实现我们所设想的那种先进教育方式
两条新闻中人们的不同态度说明了()。
A.中秋节应该成为法定假日
B.科举考试是古代遗留下来的糟粕
C.大多数人对传统价值的取向很接近
D.古人留下来的传统中有精华也有糟粕
参考答案:C
解析:
这是一个理解题意的题型。A和B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不合文义,可以排除。D起码不符合作者的看法,几个疑问句就表示了作者对这种过于极端化判断的质疑,因此也是错误的。对于中秋节和立状元碑二事,高达百分之八九十的人看法一致,说明了大多数人对传统价值的取向很接近,则支持了C项。正确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