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口语交际,情景问答题

下面是某班长在一次班会上的结束语,其中有五处用语不够简明得体,请找出并修改。(5分)

为了让我们班有一个良好的学风、班风,我们坐在一起献计献策。刚才同学们的抛砖引玉,体现了对班级的爱心和责任心,我对此给予高度评价!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表示要百尺竿头,再进一步;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也表示会遵守纪律,迎头赶上。我殷切期望大家携起手来,共同营造班级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我班的班风从此有一个彻底的改观!这既是目前的当务之急,也是责无旁贷的。

(1)                 改为            

(2)               改为        ____;

(3)                改为___        _;

(4)                 改为            

(5)                改为            

答案

(1)“抛砖引玉”用于先发言者自谦,应改为“精彩的发言”:(2)“给予高度评价”过于庄重,应改为“感到十分高兴”;(3)“学习成绩差”太直露,伤人自尊,应改为“学习成绩不大理想”;(4)“殷切期望”与身份不合,应改为“希望”;(5)“目前的”与“当务之急”重复,应删去“目前的”。(每改对处给1分)

题目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语言得体的题目,语言得体注意语体得体和文体得体,问题主要是要符合各种文体的格式要求,注意书面和口语的区分;语体得体主要是符合自己说话的身份,情景,注意谦辞、敬辞的运用,注意礼貌、谦虚、称呼、尊卑等问题。本题的具体解释见答案。

单项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节选),完成1-4题。

  【甲】见鱼人,乃大惊。问 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间隔。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选自《桃花源记》)

  【乙】贞观十九年,太宗征高丽,次定州,有兵士到者,帝御州城北门楼抚慰之。有从卒一人病,不能进,诏至床前,问其所苦,仍敕州县医疗之,是以将士莫不欣然愿从。及大军回次柳城,诏集前后战亡人骸骨,设太牢致祭,亲临,哭之尽哀,军人无不洒泣。兵士观祭者,归家以言其父母曰:“吾儿之丧,天子哭之,死无所恨。”

  太宗征辽东,攻白岩城,右卫大 * * 李思摩,为流矢所中,帝亲为吮血,将士莫不感励。(选自《贞观政要》)

【注】①太牢:古代祭祀对牛、羊、豕(shi,猪)三具备谓之“太牢”,太牢之祭是古代国家规格最高的祭祀大典。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①便还家(      )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定州(      ) 

④天子哭之,死无所(      )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个划线句子的意思。

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是以将士莫不欣然愿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中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文写了唐太宗的哪几件事情?从中可以看出唐太宗是怎样的君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