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虞美人

陈与义

亭下桃花盛开,作长短句咏之。

十年花底承朝露,看到江南树。洛阳城里又东风,未必桃花得似旧时红。

胭脂睡起春才好,应恨人空老。心情虽在只吟诗,白发刘郎辜负可怜枝。

【注】①陈与义:洛阳人,北宋灭亡后,1131年随高宗南奔浙江,该词即作于南渡十年之后。②刘郎:即刘禹锡,洛阳人。他曾因写桃花诗得罪政敌,被逐出京城。多年后白发苍苍再次回到京城,故地重游,写下了《再游玄都观》。

小题1:词中的“桃花”,既有实写的,又有虚写的,试作简要说明。(3分)

小题2:“白发刘郎辜负可怜枝”在抒情上很有特色,试作简要赏析。(3分)

答案

小题1:眼前江南的桃花是实写(1分),故乡洛阳十年前、十年后的桃花(1分)和刘禹锡笔下玄都观的桃花是虚写(1分)。

小题2:词人借用刘禹锡故地重游的典故(1分),抒发了白发空老、羁旅难归的感慨(1分),含蓄委婉、蕴藉深沉(1分)。(或答间接抒情,情感和效果分析恰当亦可;或答对比,情感和效果分析恰当亦可。)

小题1:

题目分析: 本题实质考查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根据题目 “亭下桃花盛开”可以确定江南桃花是实写,根据注释①“陈与义:洛阳人,该词即作于南渡十年之后”可以确定故乡洛阳的桃花是虚写,刘禹锡的笔下的桃花显然是虚写。

小题2:

题目分析:很明显“白发刘郎辜负可怜枝”就抒情方式来说是用典抒情。本题考查对艺术手法的理解。答题时应先明确手法,然后结合句子简要分析,分析时要准确理解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解答此类题时易忽视对思想感情的概括,应强化答题的规范性。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