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西安事变”后《张 * * 、杨虎城通电》部分内容

材料一:东北沦亡。时有五载,国权凌夷,疆土日蹙,“淞沪协定”屈辱于前,“塘沽、何梅协定”继之于后,凡属国人,无不痛心。

材料二: * * 等多年袍泽,不忍坐视,因对介公为最后之诤谏,保其安全,促其反省。

请回答:

(1)张、杨是何时发动“西安事变”的?(2分)

(2)材料一列数了哪些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事件?(3分)

(3)根据材料一,指出国民政府对日妥协退让的结果。(3分)

(4)材料二中“介公”指谁?张杨“诤谏”的目的是什么?张杨“诤谏”的根本原因是什么?(6分)

答案

(1)1936年12月(2分)

(2)九一八事变 、一二八事变、华北事变(3分)

(3)东北沦亡、日军占领上海 、华北成为日本的殖民地(3分)

(4)蒋介石。逼蒋抗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 * * 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6分)

题目分析:本题以西安事变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民族抗战前日本侵华史实的掌握情况,难度比较低,熟悉教材基本知识即可解决。(1)西安事变发生在1936年12月12日,又称“双十二事变”;(2)材料一中“东北沦亡”、“淞沪协定”和“塘沽、何梅协定”分别对应:九一八事变 、一二八事变、华北事变;(3)结合事变不难回答出国民政府对日妥协,一二八事变退让的直接后果是国土大片沦丧,大片土地沦于日本人之手,助长了日本人更大的侵略野心;(4)张 * * 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兵谏蒋介石的根本原因是日本步步紧逼侵略中国,中日矛盾成为当时中国社会最主要矛盾。

点评:“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1936年12月12日,为了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 * * 和杨虎城发动了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的军事 * * ,在中 * * 号召下,最终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有助于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形成全面抗战的局面,为中 * * 的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