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材料一:2009年12月7日至18日,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了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人们因此熟悉了“低碳”这一概念。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中国提出了坚持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应对气候变化、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减缓和适应并重、公约和议定书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主渠道、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转让、全民参与和广泛国际合作六项基本原则。

材料二:“低碳”是一种生活理念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生活习惯,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去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2010年,上海世博会提出了“低碳世博”、“低碳生活”的口号,尚不为人们熟知的低碳理念,借世博之契机,悄然融入城市生活。各地中小学生都展开了各种形式的“低碳环保,让生活更美好”的调查活动、倡议活动、实践活动。2010年,我校劳技课内容之一就是低碳理念指导下的自制台灯,涌现出了一批很有创意的产品,旧台历、方便面碗、布艺制成的台灯既美观实用,又向我们传播了低碳理念,展示了低碳生活。2010年,江苏高考更是以‘绿色生活’为题……可见“低碳”与我们中学生息息相关。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提高减碳意识,积极去实践低碳生活,要注意节电、节气、熄灯一小时……从这些点滴做起。

1)结合材料一,运用“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的知识分析说明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所提出的基本原则的哲学依据。(16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哲学原理谈谈我们中学生应该如何打造低碳生活、绿色生活?(8分)

答案

(1)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因此要坚持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应对气候变化;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因此要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这一原则;

③矛盾着的事物自身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因此要坚持减缓和适应并重的原则;

④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因此坚持公约和议定书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主渠道的原则;

⑤事物的联系构成事物的的变化发展,要用联系的看问题,坚持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因此坚持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转让的原则;

⑥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要坚持全民参与和广泛国际合作这一原则。(任选4点,每点4分,共16分)

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X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