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省“十一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和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幅统计表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议以天蓝、地绿、水净为主要标志的美丽中国,并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 * * ,意义非凡。自党的十七大作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部署以,举国上下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掀起一场持久的生态革命“攻坚战”:很多政协委员深入工厂、企业调研,提交议案,为党和国家的决策提供了参考;不少人大代表更是心系群众,为民请命;在街道、社区、村落,群众自发参与生态社区、村落创建活动;国务院通过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地也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和完善了相关资环境经济政策和法规……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党把生态文明建设写入 * * 的经济意义。(16)
(2)结合材料二,运用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掀起生态革命“攻坚战”做法的依据。(12分)
(1)经济现象。“十一五”期间,该省生产总值呈逐年上升趋势,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逐年减少,说明“十一五”期间该省经济总体实现了又好又快科学发展,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等方面取得较好效果。(4分)
意义。①有利于消费者树立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观念,积极发挥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②有利于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管理,改进技术,节能减排,推动绿色产业发展。
③有利于国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2分)
(2)①中 * * 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政协委员提交议案,参政议政,履行职能。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大代表心系群众,为民请命,履行代表义务。
③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社区、村落群众参与文明创建,自主管理,自主监督。
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广西等地制定和完善法规和政策行使自治权。(12分)
题目分析:(1)本题设置两问。第一问属于图表题,图表题要做到三个“三”:①三读:读图表、读注文、读设问。②三比:纵向比较、横向比较、表与表之间的比较分析。③三到:数字到术语、现象到本质、理论到实践。通过比较2006年到2010年全省的生产总值、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情况,可以得出“十一五”期间,该省生产总值呈逐年上升趋势,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逐年减少,从而说明“十一五”期间该省经济总体实现了又好又快科学发展,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等方面取得较好效果;第二问属于意义类,解答此类题型可以考虑如下两个切入点:一是根据主体谈意义,即分析设问中的事件或措施对“谁”有意义,本题要求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进行分析,组织表述时结合所学经济生活知识,从消费者、企业和国家等各类市场主体进行分析;二是寻找角度谈意义,即从不同角度谈意义,如本题还可从经济结构调整和新型工业化道路等角度进行分析。
(2)政治生活依据类通常可以从“必然性”和“必要性”两方面回答,必然性回答知识理论,必要性回答其意义。本题要求运用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掀起生态革命“攻坚战”做法的依据,可以围绕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