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钠在氧气中燃烧生成1mol 物质时转移电子数为4 NA

B.标准状况 下22.4升的SO3中所含分子数为NA

C.16 g O2和O3的混合气体在常温下所含的氧原子数为NA

D.1mol·L-1 CuCl2溶液中含氯离子数为0.2 NA

答案

答案:C

题目分析:钠在氧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生成1mol过氧化钠时转移2mol电子,A错误;标准状况下三氧化硫是固体,B错误;16gO2、O3混合气体中氧元素质量为16g,氧原子物质的量为1mol,C正确;1mol·L-1 CuCl2溶液中Cl-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D错误。

点评:钠与氧气常温生成氧化钠、加热或点燃生成过氧化钠,无论生成何种产物,1molNa参加反应转移电子均为1mol。

综合题

(26分)宪政建设是政治文明的重要体现和保障。某学习小组就中国近现代宪政发展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了以下资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认为,“兴民权、开议院”是国家富强的根本,是“治国之大经,为政之公理”,实行了君主立宪,“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陈旭麓《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1911 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的结束了,即悲惨的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材料三  1945年,黄炎培对毛 * * 说:“我生六十余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见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毛 * * 肃然相答:“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

(1)依据材料一概括康、梁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实践。(6分)

(2)结合史实说明 20 世纪初中国是如何建立“美国政体的仿制品”?(6分)怎样理解“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4分)

(3)新中国成立初期为“跳出周期率”,避免“人亡政息”,我国在民主法制建设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6分)

(4)你认为该小组通过以上材料的研究学习,可以得出哪些认识?(4分)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