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2分)                (   )

A.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丰富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

B.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交警部门加大了执法力度。

C.但在我是乐土:因为我在这里虽然得到优待,但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了。

D.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奋的程度。

答案

答案:D

题目分析:A句中用词不当,“有名”应为“著名”,“有名”会误为“有书名”,“丰富”应为“开阔”,“丰富”指的是内涵,不能修饰“眼界”;B句中“防止……不再发生”动宾搭配不当,应删去“不再”;C句中后两分句没有转折关系,应删去“虽然……但”。D句没问题,如果没有“程度”一词,那么“勤奋”就与前面的“多寡”“大小”搭配不当了。

点评:本题有一定的难度,不太好判断。修改病句,是语文能力的基本功,此项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的阅读与写作。平时要多加训练,认真听取教师对病句病因的分析和病句类型的归纳,阅读时注意句子的结构,培养语感,写作时要自觉地修改病句,积累判断病句的经验。考试做题时用老师讲的方法去判断解答,先理清句子的结构和句意,再用提主干的方法(找主谓宾)首先看句子主要结构有没有问题,再看各种搭配(主谓、动宾、修饰语与中心语)最后看词语用得对不对(词义,适用对像,感情色彩),句子中有没有词义重复或矛盾,语序不对的地方,先整体后局部,先易后难地判断。

论述题

材料一  “十二五”期间,我国政府将继续深化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改革。电力资源关系国计民生,是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关键领域。围绕政府的电价政策,几位人大代表发表了不同的观点:

“什么都在涨,老百姓不容易,不能通过阶梯电价变相涨价”;   

“电价不合理,电力企业不能老赔钱,该涨就得涨”;   

“中央鼓励实体经济发展,我主张对实体经济实行优惠电价”;

……

材料二 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可供利用的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的需求是无止境的。在实践中,人们形成了这样的共识:作为负责任的企业,应生产节电产品,使用清洁能源,满足社会需要;作为负责任的消费者,应购买节电产品,消费清洁能源,践行环保理念。

(1)阅读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人大代表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作用。(6分)

(2)请运用《生活与哲学》中价值观的知识,简要分析材料二中人们的共识。(4分)

材料三 《科学》杂志评选出的“2011年度十大重要科学突破”表明,在过去的一年里,人类在艾滋病研究、揭开人类起源之谜、捕捉光合蛋白、消除衰老细胞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科学突破。

(3)每一项重要科学突破都是经过长期的不断努力才最终实现的。这体现了事物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的关系是什么?(2分)

(4)请运用《生活与哲学》中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相关原理,简要说明人类不断取得重要科学突破的原因。(12分)

单项选择题 A3/A4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