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A3型题

家禽住白细胞虫的传播媒介是()。

A.吸血蝇类

B.微小牛蜱

C.蚯蚓与蚱蜢

D.青海血蜱

E.吸血昆虫

答案

参考答案:E

解析:

1.巴贝斯虫病又称"红尿热"、蜱热,是由巴贝斯科巴贝斯属的梨形虫引起的牛的寄生虫病,虫体寄生于宿主的红细胞内。病原主要是双芽巴贝斯虫、牛巴贝斯虫。微小牛蜱为我国双芽巴贝斯虫和牛巴贝斯虫的传播者,两种虫体常混合感染。因此,牛巴贝斯虫病的传播媒介是微小牛蜱。

2.伊氏锥虫病又称苏拉病,是由伊氏锥虫寄生于马属动物、牛、水牛、骆驼的血液、淋巴液及造血器官中引起的寄生虫病。马属动物感染后取急性经过,死亡率高。牛与其他动物感染多取慢性经过。伊氏锥虫在寄生部位以纵分裂法进行繁殖,由吸血蝇类进行机械性传播。因此,马伊氏锥虫病的传播媒介是吸血蝇类。

3.羊泰勒虫病是由泰勒科、泰勒属山羊泰勒虫和绵羊泰勒虫寄生于羊红细胞和单核巨噬系统细胞内引起的寄生虫病。羊泰勒虫病在我国四川、青海和甘肃呈地方性流行,青海血蜱为我国羊泰勒虫病的传播者。因此,我国羊泰勒虫病的传播媒介是青海血蜱。

4.组织滴虫病又称盲肠肝炎或黑头病,是由火鸡组织滴虫寄生于禽类的盲肠和肝脏引起的寄生虫病,多发于火鸡和雏鸡,成年鸡也感染。临诊以肝脏坏死和盲肠溃疡为特征。火鸡组织滴虫以二分裂法繁殖,蚯蚓、蚱蜢、土鳖虫和蟋蟀等节肢动物可以充当机械性传播媒介。因此,家禽组织滴虫病的传播媒介是蚯蚓与蚱蜢。

5.住白细胞虫病是由住白细胞虫属的原虫寄生于鸡的血液细胞和内脏器官组织细胞内所引起的寄生虫病。我国南方常呈地方性流行。雏鸡危害严重,常引起大批死亡。病原主要有卡氏住白细胞虫和沙氏住白细胞虫,传播过程中需要吸血昆虫作为传播媒介。因此,家禽住白细胞虫的传播媒介是吸血昆虫。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5~8题。

到台湾观光游览,台北故宫博物院是必不可少的一站。从台北市中心乘出租车,不到三十分钟便可抵达双溪,现在每年到这儿参观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人数,达两三百万之众。面对斑斓古朴的铜器、温润的玉器、晶莹的瓷器和褪色的字画,人们在感慨藏品精致、丰富的同时,也会生出许多好奇,为什么这些明清宫廷的收藏,会在台北而不在北京呢?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产生是以故宫文物迁台为根由的。而这批文物迁台之前,还经历了博物馆界的创举——“文物万里大迁徙”。

故宫博物院成立于1925年10月10日。20世纪30年代,正当博物院的各项工作走向正轨时,因日寇对中国虎视眈眈,国宝安全受到威胁,故宫文物南迁作为权宜之策被提出。

威严显赫的紫禁城,经过明清两朝24位皇帝的经营,珍宝秘籍无数,迁徙自然以珍品为主。陈列室的展品是经过选择的精品,属必装之列。而且存于各馆库房中的文物,都是由各馆在各宫殿里选拔集中的。装完这些之后,再到各宫殿去直接选装。装箱也有一定的要求,要经得起长途运输的颠簸。故宫工作人员从琉璃厂的古玩商人那儿学到诀窍,即一要装紧,二要隔离。

故宫博物院的文物以古物馆、图书馆、文献馆及秘书处为单位分别装箱编号,从1932年秋开始办理,到1933年5月最后一批运出,共装文物13491箱。

当时有不少人反对故宫文物南迁。胡适担心数量甚巨的古物在移出北平城途中难免丢失或受意外的损坏,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在上海、南京、洛阳等地多设几个博物馆,将故宫同样的物件分地储存。但因政府对文物南迁之事态度坚决,胡适等无可奈何,遂以北平图书馆委员长的资格,消极反对该馆储藏的宋元善本书籍的南迁。

鲁迅也是坚决反对故宫文物南迁的。他说倘若“因为古物有限,有一无二,所以是宝贝,应该赶快搬走也罢”,“但我们也没有两个北平,而且那地方也比一切现存的古物要古”。面对即将远离皇城的古物,他沉痛地拟诗道:“阔人已乘文化去,此地空余文化城。文化一去不复返,古城千载冷清清。”此诗发表在1933年2月6日的《申报》上,而正是这一天,故宫首批南迁的文物起运了。

(摘自《中国国家地理》2001年3月)

对鲁迅的主张和做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文物历史很久,有一无二,所以是宝贝,应该赶快搬走

B.站在维护文化传统的立场上,不同意故宫文物南迁

C.北平是存放所有古物的最佳场所

D.面对即将远离皇城的古物,他沉痛地拟诗,对文化的逝去表示哀悼和无比的愤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