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在历史上既有友好往来,也有冲突与战争,我们应以史为鉴。阅读图和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院日本对华采取一系列强硬举动凸现军事色彩。据日本共同社1月16日披露的日本防卫厅应对西南岛屿“有事”的对策方针中,钓鱼岛竟然被包括其中。在这份名为《日本西南诸岛防御计划》的文件中,假想在外敌入侵的情况下,日本自卫队如何保卫九州以南和中国台湾以北1 200公里范围内分布的大小岛屿,其中包括保卫钓鱼岛。“与其说是保卫,不如说是霸占,试图给人造成一种名正言顺的假象”,一位日本问题专家说。
(1)图一、图二揭示了什么历史信息?对日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概括说明图三、图四的历史场景对中国政局产生的不同影响。
(3)图五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原因是什么?
(4)依据材料分析日本的野心。有关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的归属问题,早在二战中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已作了明确规定,请回答该会议召开的时间、名称及具体规定。
(5)你对中日关系的发展有何重要认识?
(1)图一、图二反映了中日两国关系密切。与中国的交往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2)图三历史场景的影响: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图四历史场景的影响:实现了民族独立,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中国面临着两条不同道路的选择。
(3)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发展。
(4)日本企图占领我国的钓鱼岛,并显示其势力。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签署的《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侵占的台湾和澎湖列岛等中国领土必须归还。
(5)和平友好的交往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侵略战争只会给两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中日两国应该以史为鉴、正视现实。
本题为图片型史料分析题,时间跨度大,涉及内容广泛,主要考查学生以图析史的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问题设置明确,难度不大。本题以中日关系的发展变化为切入点,对古代、近代、现代的中日关系进行了全面的考查。中日关系既有友好交往,也有摩擦和战争,要求学生认真分析图片,明确图片所蕴涵的历史信息,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然后以所学知识为依托,灵活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