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口语交际,情景问答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5分)

日前,部分网友网上发微博称“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此则微博引发网友共鸣,这种行为遭到舆论普遍谴责和调侃,更有人搬出“素质差”的论调。

你对“中国式过马路”看法如何,请选取一个角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

答案

(5分)示例一、“中国式过马路”是规则意识淡薄的表现

“中国式过马路”,其实已经成为城市交通管理的一种“痼疾”,过马路之乱象折射出的,不仅是管理手段的乏力和无奈,还有国人规则意识的淡薄。行人不看红绿灯,不走斑马线;机动车经常在人行道、非机动车道上横冲直撞;一些司机不遵守交通法规,做出闯红灯的疯狂行为。由此造成的种种混乱,不仅损害了他人的权益,而且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应各行其道、遵章守纪,才能改善交通秩序,减少事故隐患,实现道路安全畅通,这才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和要求。

示例二、“中国式过马路”是无耐之举

调查显示:“中国式过马路”与红灯时长超行人忍耐限度有关,不能完全归责于行人素质。国内在交通信号灯的设置上更加偏向机动车,这就会导致行人被动违规。有的马路宽,信号灯时间太短,一个信号灯根本走不完,所以只能红灯的时候就开始过。另外,右转弯的汽车根本不避让行人,所以才成了“红灯大家一起过,绿灯小心点过”的局面。对司机来说,驾车行驶在路上,当然是处于一种强势地位。毫无疑问地该对行人多一些避让。所以,这个问题的实质是路权分配不公的问题。

题目分析: 本则微博的关键信息是: “中国式过马路”。写作时应以此为依据,要有理有据,要深挖原因,不能浮于表面,更不能仅仅是对现象的陈述。

点评:微博是新型的新闻,而《新闻阅读与实践》是新课程的选修教材之一,本题体现了新课程的精神,抓住了当今社会的热点,同时弘扬了社会的正气,倡导良好的社会风气,选材很好。

选择题
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