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改错题

(10分)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利弊兼得。蒙古族建立的元朝结束了中国境内长期割裂的局面,重建了大一统国家。

阅读材料,请思考:

材料一 史书记载:双方盟约以后,边境贸易兴旺,宋用丝织品、稻米、茶叶等换取辽的羊、马、骆驼等……西夏与宋议和后,西夏设太学,译汉文书,积极吸取中原文化。

(1)请写出材料一中“双方盟约”的名称。(2分)依据材料,概括宋与辽、西夏的议和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2分)

材料二

《耕获图》              南宋海船       北宋纸币铜板拓片

注解:上述经济繁荣的重要地点分布在苏州、广州、四川等南方城市或地区,国家的财政收入也主要来自这些城市和地区。

(2)材料二中的图片反映了两宋时期经济领域哪些方面的发展?(2分)材料中的“注解”说明了宋代什么经济现象?(2分)

材料三 元朝疆域图

(3)右图中设置的宣政院辖地,

将哪一地区变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2分)

答案

(1)“澶渊之盟”(2分) 

加强了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2分)

(或用原文中的边境贸易的兴旺;积极吸取中原文化)

(2)农业、手工业、商业(一点1分,任答两点即可,2分,)  

经济重心的南移(2分)

(3)西藏(2分)

题目分析:(1)“双方盟约”中指明了北宋与辽,结合所学可知,1005年,北宋与辽签订了“澶渊之盟”,此后,南北贯通,互市不绝,保持了一百多年的相对和平的局面。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双方议和后,在经济、文化上的交流进一步加强了。

(2)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耕获图》涉及到农业、南宋海船涉及到手工业和海外贸易、北宋纸币铜版拓片涉及到商业,故反映的是两宋时期经济领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从注解中可以看出当时繁荣的城市主要在南方,国家的财政收入也主要依靠南方,故可知此时经济重心的南移。、

(3)元朝仿效中原王朝的政治体制建立行省制度,并将西藏、云南、辽阳、岭北等边陲地区都置于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其中设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设宣政院管理西藏,这也是西藏正式归属中央管辖的开始。故答案为西藏。

名词解释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