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口语交际,情景问答题

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的“新闻联播”被某化妆品公司以谐音“馨吻脸脖”抢注成商标。

某校围绕化妆品公司的这一行为举行了—场辩论会。请你作为反方辩手参加辩论,要求针

对正方的观点展开反驳,有理有据,有感染力,60字以内。(5分)

正方:化妆品公司的做法应当受到褒奖。它巧妙地运用了谐音、双关的修辞,丰富了汉语

的表现力,创意新颖,语言幽默、风趣;同时借用“新闻联播”的广泛影响,利用人们的

好奇心理,能提高化妆品的品牌效应,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反方:这种做法应当受到谴责。                                              

答案

答案示例1:它破坏了汉语的规范,造成语言文字运用的混乱,虽能满足部分人的猎奇心理,却有悖于社会公德,是利益驱动之下的恶作剧。

答案示例2:这种似是而非、以假乱真的“词语新编”,造成语言文字运用的混乱,侵犯了中央电视台的知识产权和合法权益,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

(理由充分,有感染力即可得分。理由:“不规范”2分、“不道德”或“不合法”2分,字数1分)

题目分析:题目要求所写句子有理有据,有感染力。有理,即观点,也就是这种做法应当受到谴责。有据,就是说出应当受到谴责的理由,且理由要充分。有感染力就是要旗帜鲜明。

点评: 准确表达要注意三个符合:①符合情境;②符合语法、逻辑,③符合对象。表达鲜明要注意三个恰当:①恰当选用词语;②恰当选用句式;③恰当运用修辞手法。表达生动要注意三个“要”:①要使用描绘性的词语和具体形象的写法,②要多用贴切的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格;③要倾注自己的主观感情。

单项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按原文在横线上补充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选自《              》,相传为春秋时期(        )所作。

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又何焉       立有

B.公问其故       并驱如

C.肉食者       顾不如蜀之僧哉

D.何战        域民不封疆之界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这则短文,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不超过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