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冲突
战争被认为是文明历程中的剑与火,它是政治交往的另一种手段的继续,是人类文明的特殊现象。千百年来,人类饱受战争的创伤,古今中外不同时期的战争,虽各具特点,战争的性质也各不相同,但都或多或少影响了文明的发展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人们可以把鸦片战争的失败归因于当时中国生产力的落后,毕竟,中英对抗是近代工业国家与原始农业国家的对抗,军事技术的时代差距是任何因素都不能弥补的。但是,甲午战争的失败就不能归因于当时中国生产力的落后了,因为当时的中日两国几乎处在同一起跑线上,都是靠购买西方武器来打仗的,就财富和金钱而言,中国甚至要远远超过日本。
材料二: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曾说:谁掌握了海权,谁就掌握了历史的命运,海权是通过一场海上决定性会战来决定的,而海上决定性会战的胜负是由交战双方的战术火力强弱决定的。
材料三:许华认为:“陆军出身的丁汝昌根本就不懂海军战术,在北洋海军的战役指挥方面,明显存在着极其严重的失误:一是在黄海海战中采用了极为不利于实施战场机动与发扬火力的错误阵法与错误战法,造成北洋海军在海战中损失惨重。”杨志本则认为:如果北洋舰队也摆出“单纵列”队形,和日本联合舰队形成同向异舷交战,战役的过程和结局就可能完全改观了。
材料四:中国的“洋务运动”却违背了军事现代化的普遍规律,在“中体西学”思潮的误导下,错误地采取“单骑突进”的方针,企图在整个腐朽的社会系统中培植出一个现代化的军事子系统,致使北洋海军——这个现代化军事子系统非但得不到其他社会子系统的支持,反而遭到其他腐朽的社会子系统的侵蚀,而不能发挥其正常的功能,最终在与外部强敌的碰撞中粉身碎骨。
材料五:中 * * 的现代化进程,最早受挫于“洋务运动”的失败,而“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性事件则是“甲午战争”惨败,这场惨败引发了中国社会的长期动荡,把中国现代化进程逼入坎坷凶险的途径,并差点使我们民族在历史的惊涛骇浪中万劫不复!
——以上材料均摘自2010年10月9日《文汇报》
(1)材料一中所述中国“靠购买西方武器来打仗”最早始于何时?为改变此种状况,国人开始创办军事工业,其代表为何?(2分)
(2)材料一认为“当时的中日两国几乎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就财富和金钱而言,中国甚至要远远超过日本。”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5分)
(3)材料二和材料三认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分)
(4)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评述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及对中国造成的深远的影响。(15分)
(1)洋务运动时期或19世纪60年代(1分),江南制造总局。(1分)
(2)不正确。(1分)当时的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晚期,仍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1分)脱离世界发展趋势。(1分)而日本在1868年进行明治维新后,成为亚洲强国,(1分)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1分)
中国没有掌握制海权或丧失制海权,军事战斗力不强;以及战略战术错误(任意两点2分)
(4)第一层次,前结构:没有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回答与问题无关或同义反复。(0-2分)
第二层次,单点结构:找到一个线索或材料即得出结论。(3-6分)
第三层次,多点结构:使用多个线索或材料,进行单一维度的解释。(7—10分)
第四层次,关联结构:能在多个线索或材料之间建立起联系,并对此作出解释。(11-13分)
第五层次,抽象拓展结构:能够扩展材料本身的意义,并进行更为抽象的提炼和概括。(14—15分)
注:
1.引用材料,可以是部分引用,也可以是归纳概括式的引用。
2.浮动的分值,除以上参考标准外,还可以视“组织”情况而进行赋分。(组织包括语言是否通顺流畅,逻辑是否合理,结构是否清晰等要素)。
附:
1战败原因:
根本原因:腐朽落后的封建专制制度必然败于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主观原因:清政府极端腐败落后;一味依靠外国调停,没有把立足点放在自身力量上来;清政府仓促应战。
客观原因:日本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制度先进。
2甲午战争的影响
对中国的影响:
①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
②《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的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巨大灾难,也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
③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加紧侵华,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④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生双重影响。
⑤激发救亡图存的爱国斗争。(维新变法、辛亥革命)
⑥列强在华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狂潮。
提升:保障现代经济制度、军事制度的是现代法律制度和政治民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