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在美丽的漓江,有“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动人情景。下列有关江中鱼类的描述否正 确的是(    )

A.生活在水里

B.在水中呼吸

C.依靠鳍游泳

D.都吃植物

答案

答案:D

考点:

分析:本题考查鱼类的特征,结合着鱼类的主要特征和生活习性来解答.

解答:解:鱼类大都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食性有肉食、植食、杂食性的,在淡水鱼中,以水草为主要食料的草鱼、鳊鱼、三角鲂、赤眼鳟等;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鲢、鳙等;杂食性的鲤、鲫等;其他如花麦穗鱼、达氏蛇、银鲴、条鱼、棒花鱼、黄鳝、白鳝、花鳅、泥鳅、鲶鱼以及常见凶猛鱼类乌鳢、鳜鱼、鳡等;

故选:D

点评:一般肉食性鱼类的运动强度大,生性猛烈,而植食性鱼类的运动强度较弱,性情温和.

填空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下列各句中对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无乃尔是:过错

B.君子疾夫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舍弃,回避

C.则将焉用彼矣 相:辅助

D.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 :倾诉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昔先王以为东蒙主 不能

B.且在邦域中矣 既来之,则安

C.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将焉用彼相矣 故远人不服,修文德以来之

D.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患不安 不在颛臾,在萧墙之内也

3.以下五句话中,全都体现孔子治国安邦原则的一组是(  )

①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②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③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④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⑤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典型的驳论文,围绕“季氏将伐颛臾是错误的”这一观点展开反驳,通过孔子与他的学生冉有、季路之间的对话,批驳了季氏兼并颛臾的企图,阐明了“治国以理”“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

B.第1段孔子对弟子的批驳,语势跌宕起伏,说理层层深入,表达非常丰富,令人叹为观止。

C.第3段语言的主要特点是形式整齐,音调和谐,气势贯通,层次性极强,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D.本文通过对心态、表情、动作的刻画,使人物的形貌和个性心理如在眼前。例如,孔子在大是大非面前的当仁不让,直面邪恶,充分地显示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