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现代外交家凌青有诗作:“粤海销烟扬我威 但悲港岛易英徽 前仇旧恨今尽雪 只缘华夏已腾飞 ”诗中没有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签订《南京条约》

C.签订《马关条约》

D.香港回归

答案

答案:C

题目分析:“粤海销烟扬我威”涉及林则徐虎门销烟,“但悲港岛易英徽”涉及《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涉及改革开放后,我国凭借强大的国力和正确的方针收回香港主权,洗雪国耻。而《马关条约》是1895年甲午战后日本迫使清政府签订,材料中无从体现。

点评:本题的关键在于区分近代重要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和涉及国家。

(一)1842年8月中英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中方需与英方商定。

(二)1843年中英《南京条约》附件:(1)《五口通商章程》

a、低关税率5%——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中国海关失去了保护本国工农业生产的作用。

b、领事裁判权——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2)《虎门条约》:a、片面最惠国待遇——“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 b、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为以后外国侵略者在中国建立“租界”提供了借口。

(三)1858年夏清政府与英法美俄四国签订天津条约: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增开沿海沿江10处通商口岸,外国军舰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白银,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

1860年中英、中法北京条约: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 ,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对英法两国的赔款各增至800万两,准许华工出国。  

(四)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以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岸 ,日本可以在华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五)1901年清政府与英法等十一国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 ,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 ,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与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和参加反帝性质的各种组织,改 * * 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选做题)

布拉格的歌声

[俄]彼特洛·洛斯基

  行动之前,杰夫卡夫斯基就有一种强烈的预感,这绝不是一次例行演习那么简单。果然,短短三个小时之后,装甲车队便开入布拉格,而天空的广播也同时传来讯息,这次行动绝不是针对捷克斯洛伐克人民,而是逮捕杜布切克分子(见背景资料)。

  守护在布拉格边缘的一条要道,杰夫卡夫斯基和战友一样,他心里非常焦虑,这次取名为“尤里复仇”的行动到底要持续多久?

  街对面不远处是一个教堂,悠扬的钢琴声隐隐约约地从里面传出来,杰夫卡夫斯基情不自禁地侧耳细听,曲子有点像《伏尔加母亲》,那是他最喜爱的一首曲子,如果不是德军突然入侵,杰夫卡夫斯基想,自己现在一定是一名钢琴师,至少不会手里拿着枪。

  杰夫卡夫斯基无奈地笑笑,抬起头看看天空,只见晴空万里,太阳直直地照着脚下的城市,连影子都不见一点,这是个好兆头,久经战场的他可以肯定,战争已经结束,或者根本就没有发生,因为天空连一架飞机都没有,这就说明伟大的莫斯科再次取得了绝对性的胜利。

  这样想着,杰夫卡夫斯基便觉全身轻松起来,反复观察了下周边,没什么异动,便向远处的战友打了声招呼,自己一个人慢慢朝教堂走去。琴声已经停止,但教堂却并没有静下来,透过门缝,杰夫卡夫斯塞看见一群孩子正整齐地唱着歌,什么曲子他听不出来,只觉得歌声在教堂里显得特别响亮。  

  杰夫卡夫斯基喜欢这种感觉,便不由自主地走进去,他想问问这首歌的名字,甚至还想跟他们一起学习歌唱。然而,当他出现在那群孩子面前,歌声却突然停止,他们一个个惊恐万分,稍小一点的女孩甚至在往后躲。

  杰夫卡夫斯基抱歉地笑笑,刚想说自己的来意,一个男孩却突然朝自己奔来,这是一个勇敢的男孩,杰考卡夫斯基在心里默默赞许。可男孩大概跑得太急,竟然在阶梯处绊倒。遇到这种情况,杰夫卡考斯基当然是毫不犹豫地向前搀扶。

  意外就发生在搀扶的那一刻,男孩拼命甩开他的手,大声哭诉:“坏人,你还我爸妈来,你们都是坏人!”与此同时,男孩竟然掏出一支手枪对准杰夫卡夫斯基的胸口,“啪”的一声,枪声在教堂里格外清脆。

  杰夫卡夫斯基显得特别沉重,他真的不希望发生这种事,但当他发现男孩拿出手枪那一刻,还是习惯性地先下了手。教官曾无数次地训练他应对类似的情况,所以,枪杀男孩的事情完全可以算得上一次对敌作战,杰夫卡夫斯基甚至还可以把战绩上报。但是,在枪声之后,他却只觉天旋地转,怎么也站不起来,他看见男孩的脸,竟然带着微笑,一种解脱的微笑。

  当战友冲进教堂,一支支枪口对准教堂里的孩子时,杰夫卡夫斯基终于挣扎着站起来,他告诉战友,这里没有杜布切克分子,男孩完全是自己一时冲动而错杀,回去后,他会主动接受军法处置。

  教堂里所有的人都默不作声,无论是小孩又或者大人,他们脸上都有种奇怪的表情。因为就在刚才,他们亲眼看见杰夫卡夫斯基把男孩的手里的枪塞在自己怀里,一个军人竟然保护敌人的伙伴,这简直就是奇迹。

  当杰夫卡夫斯基与战友跨出教堂的大门,外面阳光依旧明媚,整个布拉格宁静得像莫斯科的早晨,而就在杰夫卡夫斯基回头那一刻,透过教堂的大门,他看见那群孩子紧紧地靠在一起,悠扬的歌声再次响起,越唱越响,歌声从门口飘出来,弥漫在布拉格的天空。(选自《意林》2011年04期,有删改。)

背景资料:1968年,捷 * * 第一书记杜布切克发起布拉格之春改革,希望借此摆脱苏联。8月20日,苏军以军事演习的名义突袭机场并占领布拉格,逮捕了杜布切克,控制了捷克全境。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杰夫卡夫斯基守护在布拉格边缘的一条要道,和战友一样心里非常焦虑,他们厌恶战争,想尽快结束。

B.主人公听到教堂传出像《伏尔加母亲》的钢琴声,那是他最喜爱的一首曲子,所以后来他去教堂询问其名字。

C.小男孩脸带微笑,是一种解脱的微笑,是对“坏人”的抗议,是想到死后会在天堂看到父母的幸福。

D.杰夫卡夫斯基告诉战友,自己一时冲动错杀男孩,教堂里所有的人默不作声,因为面对敌人的枪口。

E.布拉格的歌声是呼唤和平的歌声,是人类精神力量的象征,代表着捷克斯洛伐克的希望和未来。

(2)小说中多处描写歌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                                                                                             

(3)杰夫卡夫斯基的性格特点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                                                                                             

(4)杰夫卡夫斯基是合格的军人吗?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

答: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