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材料一新华网北京2月19日(记者刘铮)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9日曝光了八所教育乱收费学校,分别是西安美术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南京审计学院、河南师范大学、南昌市第一中学、沈阳市第二中学、太原市第五中学、浙江奉化中学,乱收费金额总计2270万元。这些学校的教育乱收费行为在第三次全国教育收费专项检查中被查出。发展改革委提供的这八所学校乱收费主要情况依次如下:西安美术学院违反国家有关教育收费政策,在去年招生中,提高标准收取学费。绘画和设计专业学费标准应收每生每年9000元,实收15000元,超标准多收学费559万元。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超标准向2002级计算机、电子商务等专业学生收取学费。计算机专业每生四年应收29500元,实收34000元;电子商务专业每生四年应收28000元,实收 34000元。共多收取学费218万元。南京审计学院在2004年至2005年共招收209名专升本学生,每生每年应收4600元,实收8500元。在2004年招生中,以每生3万元至5万元标准直接收取19名学生赞助款。两项共计164万元。河南师范大学自立项目强制向住宿学生收取洗涤费,2004年至2005年以每生40元标准,收取洗涤费117万元。江西省南昌市第一中学违反义务教育阶段“一费制”政策规定,去年在向每名初一新生收取规定的杂费外,又擅自按每生4200元的标准,一次性收取英语教学实验费168万元。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违反关于严格执行择校生“三限”(限分数、限人数、限钱数)政策的规定,去年以每生3万元的标准,超“三限”招收学生120人,共多收360万元。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在2004年、2005年招生中,以每生3万元标准,多招收113名“三限生”,共多收费用339万元。浙江省奉化中学在公办学校设立“校中校”,去年按照民办学校的学费标准,招收学生869名,初中每生每学期收费2000元至4700元、高中每生每学期收费6000元,合计多收345万元。材料二新华网广州2月25日电(记者郑天虹)在24日召开的广东省教育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上透露,广东省去年清退中小学违规收费金额637.13万元人民币,清退高等院校违规收费金额 110万元,共清退教育乱收费747.13万元,有67人受到党纪政纪等处分。中共广东省教育纪工委书记陈韩晓说,教育乱收费问题一直是教育纪检工作的重点。去年广东省各级教育纪检监察部门积极配合有关单位做好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和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最低定额标准的核定工作,加强了对各地制定和落实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和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情况的监督检查。广东省纪委副书记丘海说,教育系统是腐败案件的高发区、易发区以及不正之风的多发区,教育问题更是群众关注的热点。去年广东省纪检立案4600多宗,其中教育系统立案有 200多宗,占立案总数的5%。广东省教育厅厅长郑德涛强调教育系统各级党员干部须严格遵守五大规定:一是要坚持执行一把手不直接管财的要求,经费开支要按规定逐级审批;二是决不能违反规定干预和插手建设工程招投标、设备图书采购、药品采购、后勤产业与经营等市场经济活动,如发生此类问题,不管是否收受好处,均要严肃处理;三是决不能接受与其行使职权有关系的单位,包括办学单位、校办公司和企业、所主管的部门及个人的现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四是不许经商办企业,也不得入股或参股,五是管好自己的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决不允许他们打着领导的旗号办私事,捞好处。材料三新华网重庆2月24日电(记者茆琛)记者近日从重庆市教委获悉,在去年治理教育乱收费,加强政风行风建设中,重庆三名农村中小学校长因涉嫌乱收费被有关部门立案调查。据介绍,重庆某乡小学校长申某借职务之便重复收取班费、杂费、计算机学习费等约6万元,用假发票套取公款、开具假发票列支招待费等约3万元,忠县某小学校长向部分班级收取补课费,纵容亲属在学校经营教辅资料;三峡库区某乡镇中学校长冉某要求学生补收资料费等行为,因乱收费情节严重,被当地纪委、监察局等部门立案调查。重庆市教委负责人表示,今年,重庆将继续加大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乱收费监管力度。各学校严禁以教育经费短缺等理由向学生“伸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实施经费保障机制后,经费不到位的学校必须找政府解决,绝不准再向学生乱收费。材料四新华网2006年3月28日电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消息,教育乱收费问题一直是近几年来群众举报的热点。经过近几年的大力治理,教育收费总体情况逐步好转,但存在的问题依然较突出。2005年,价格主管部门共查处教育乱收费举报案件13250件,较2004年下降24.6%,但仍居各类举报首位,问题集中表现在:一是“校中校、校中班”收费问题。一些公办学校设立“校中校”、“校中班”,有的采取与民办学校联合举办“实验班”、“快慢班”、“英语班”、“法语班”、“国际合作班”等形式高额收取费用,加重学生家长负担。二是与招生入学挂钩的捐资助学问题。有的学校义务教育阶段收取高额“赞助费”,高中、大学在招生环节收取“捐款”、“建校费”等等,群众反映强烈。三是专升本收费问题。部分地方违反国家政策精神,规定专升本要缴纳一定的培养补偿费,或者所审批的专升本学生学费标准高于普通本科学生学费标准。有的规定专升本学生只能升入高校二级学院,而二级学院的收费标准远远高于普通本科收费标准,学生不堪重负。四是择校费问题。部分地方重点中学突破“三限”(限分数、限人数、限钱数)政策招收高中择校生,收取高额择校费。材料五(2006年3月22日《工人日报》陶映荃)近年来,国家审计署对50个县的审计报告表明,60%的教育违规收费由政府行为引发,40%是学校自身引发的。这是记者21日从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得到的消息。中纪委驻教育部纪检组组长田淑兰把教育乱收费分为4种类型:“生存型”、“发展型”、“趋利型”、“转嫁型”。她说,无论哪种类型的乱收费都是错误的,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坚决加以制止。田淑兰说,“生存型”乱收费主要发生在贫困地区的农村中小学和城市薄弱学校;“发展型”乱收费是学校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受到经费等方面的制约,在没有得到批准的情况下收取了费用;“转嫁型”乱收费,体现为基层政府向学校乱摊派,学校将其转嫁到学生身上,也有一些政府部门通过学校对学生乱收费。据田淑兰介绍,“趋利型”乱收费,是在教育的公益性和市场的功利性发生冲突的时候,在有的校长或领导教育思想不够端正的情况下出现的,这方面的问题尤其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有的地方行政部门默许了一些学校的不规范收费行为,“这种做法是很危险的,它把收费和教师的福利待遇、切身利益联系起来,甚至会导致腐败”。

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用1000字左右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

答案

参考答案:遏制教育乱收费从何入手 教育乱收费为何屡禁不止一是有借口,二是无畏惧。教育界有关人士说,经费不足,还要办教育,就要允许学校“多渠道筹资”,让学校“多渠道”,却没有完善、规范的筹资机制,乱收费就不可避免。这就是借口。在许多地方,教育乱收费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众多家长敢怒不敢言,是因为政府部门往往持默许态度,一些收费项目甚至是因为政府“给政策”才收的。如为了弥补教育经费不足的情况,有些地方政府允许学校办“校中校”,以“国有民助”性质招收高价学生;或以办“重点班”的办法增加些收入。这些收费严格说来属于政府行为,所以有些理直气壮。 所以要让学校不敢乱收费,督促的重点不独是教育部门和学校。还要督促教育经费的落实,制定相对统一的政策,严格清理审查土政策。 让学校“不敢收”是一种办法,但让学校“不用收”更必要。用检查督促的办法让其“不敢收”是“扬汤”,但用完善的体制保证其“不用收”我觉得才是“抽薪”。只有当学校不用为钱发愁的时候,只有家长和学生不因学校乱收费而充满情绪的时候,学校才能恢复“天底下最神圣的地方”的本来面目。前几天读到一本教育信息,一些地方的学校教师每节课只能用一支粉笔,电话只能接不能打,一些城市学校甚至往往也只有一部外线电话。教师的生活根本没有教师行业应有的体面,所以往往也丧失了教师应有的尊严,所以有了乱收费。 一是加强领导,落实教育收费责任。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治理教育乱收费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加强对教育收费工作的领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签订教育收费管理责任书,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并将学校收费工作纳入学校考核内容,实行学校违规收费“一票否决制”。 二是强化管理,规范教育收费行为。要加强学校代办收费管理,学校向学生提供代购校服等物品的服务,必须征得学生及其监护人同意,不得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接受代购服务,学校提供代购服务不得牟利。学校利用社区力量和学校教育资源,举办学生自愿参加的以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的课外培训班等活动,必须经县教育局同意,其收费必须经县计划发展局批准,禁止教师个人或委托社会人员举办各种兴趣小组。要规范捐资助学行为,今后全县所有对教育的捐资(物)由县人民教育基金会统一接收,统一使用财政捐赠发票,捐赠资金交县财政专户统一管理。禁止学校收取与学生入学挂钩的捐资费和赞助费。从今年秋手开学起,在义务教育阶段将实行“一费制”。 三是全面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要切实做到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依据“三公开”,全县中小学使用统一制作的公示牌,及时将收费情况向社会公示,要拓宽监督渠道,常设举报电话,开展教育违规收费专项投诉活动,聘请教育系统行风建设监督员,进一步加大教育收费外部监督力度。 四是狠抓查处,坚决治理教育乱收费。对教育收费要坚持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专项检查与综合检查相结合,学校自查与教育行政部门抽查相结合,及时受理群众投诉案件,对教育乱收费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手软,对乱收费的学校,除清退或收缴违反规定所得外,将依法追究校长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