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

Jane is a nice girl. She lives in London. She studies in a middle school, she gets up at six every day. She likes learning English. She’s a clever girl. She draws pictures well. After school, she often reads newspapers (报纸) with her grandmother. At seven o’clock in the evening. Jane has supper at home. Every day at eight she does her homework and goes to bed at nine.

小题1:Jane lives in         .

A.England

B.New York

C.Paris

D.USA小题2: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Jane likes reading storybooks.

B.Jane likes drawing big pictures.

C.Jane likes learning English.

D.Jane likes doing her homework.小题3:She is a          girl.

A.nice

B.clever

C.nice and clever

D.lazy小题4:What does she often do after school?

A.She draws pictures.

B.She has supper.

C.She does her homework.

D.She does some reading with her grandma.小题5:What time does she go to bed?

A.At 8:00.

B.At 9:00.

C.At 8:35.

D.At 9:35.

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C

小题4:D

小题5:B

题目分析:这篇文章讲述了简是一个友好,聪明的女孩,居住在英国,并介绍了她一天的生活情况。

小题1:细节题。根据文章She lives in London.可知,她居住在伦敦。伦敦属于英国。故选A

小题2:细节题。根据文章She likes learning English.她喜欢学习英语。故选C

小题3:细节题。根据文章Jane is a nice girl. She’s a clever girl.可知,简是一个好女孩,也是一个聪明的女孩。故选C

小题4:细节题。根据After school, she often reads newspapers (报纸) with her grandmother.可知,放学后,她经常和她的奶奶一起读报纸。故选D

小题5:细节题。根据文章goes to bed at nine.她在9点去睡觉。故选B

点评:本文的思路清晰,结构明确。首先对文章的大致意思进行了解。初一英语阅读多为细节题,考察学生的信息捕捉能力。对于细节题,学生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要对题目中关键字在文章中迅速定位,找到相对应的出处,答题比较备选答案的区别及和文章信息最相关的是哪个,即那个就为正确答案。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人类文明的两种知识

钟祥财

①亚里士多德把人类的知识划分为三种。一种是理论知识,又称思辨知识,是指人类为着知识自身而追求的知识,包括物理学、数学和形而上学等;另一种是实践知识,它是人类为着社会行为而追求的知识,包括伦理学、政治学等;还有一种是创制知识,它是人类为着创建和制作而追求的知识,包括各种技术、工艺等。归结起来,亚里士多德所说的知识大体有两类:一类是技术性知识,另一类是非技术性知识。前者是指工匠制造一件器物的确定知识,可教可学;后者是人们思考道德哲学等问题的更为复杂的知识,除了教育和交流,更需要通过体验、积累、感悟逐步掌握。

②古希腊人对知识怀有深深的敬畏。他们智力敏锐、生活从容,又如履如临、懂得自律。比如,他们对数学有精到的理解,但不会大胆地把数学作为改变生活方式、满足物质欲望的工具。在他们眼里,数学本身就是理念,是本质,是认识的极致,其他的一切不过是它的外包装。如果把思辨知识降格为创制知识,无异于把人类所有的智慧都变为工具,人也就失去了知识追求的终极目标——和世界本身生活在一起,从而使自己也变成工具。不轻易品尝智慧之果,是希腊人最了不起的智慧。

③依据技术知识而运行,社会经济可以快速发展,可以有数据证明的增长,但其中掩盖的问题、隐藏的风险,往往超出技术知识所能解决的范围。所以博尔丁警告说:“世界很复杂,如果我们非常欣赏数学模型的简单,认为世界的确像这些模型,真正的危险就会发生。”金融危机是经济学数理崇拜的代价,体制转型是对科学计划的矫正,而所走弯路正是由于人们追求所谓“通天塔”的确定知识所造成的。

④在环境方面,在怎样减少碳排放的问题上,各国的思路还是集中于替代能源和开征新税等,试图依靠技术进步解决人类需求和环境约束之间的矛盾;通过改变人类自身的生活方式以减轻地球负担显得不合时宜。在生活方面,转基因技术等正不可阻挡地走上百姓的餐桌,生物学界一再声称转基因食品是安全、必要的,但生态学家、伦理学者和普通民众仍心存疑虑,因为经验和理智告诫人们,当一种技术知识满足了人类一部分看得见的需求时,它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是看不见的,人类很可能得不偿失。

⑤100年前,马克思·韦伯在回答什么原因促进了资本主义兴起的问题时,提出了“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概念。在一定程度上,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这两个概念可以与上面划分的两种知识相对应。工具理性的表现形式是技术性知识,它服务于人类追求利益最大化目的的本能和意识。而体现价值理性的非技术性知识则不同,它以人类文明中与功利目的相关性不紧密的观念习惯和普适价值为内涵,崇尚智慧、道德和正义,难以用技术性知识加以推理或证明。如果说技术性知识是对人类求利本性的承认和满足,那么非技术性知识则是对人类本性的精神引导和制约。技术知识对经济发展非常重要,但人类毕竟不是工具,而是目的本身。非技术知识体现人的本质、尊严和价值。今天,延续人类文明急迫地需要技术知识和非技术知识发挥协同作用。知识不该仅仅能使人类富裕,而且要能使人类智慧和快乐。

(2011年11月21日《文汇报》,有改动)

小题1:下列两项符合本文意思的说法是(   )(   )(5分)

A.亚里士多德把人类知识划分为技术性知识和非技术性知识两种。

B.技术性知识可以通过教学掌握,而非技术性知识则不需要通过教学而掌握。

C.在环境方面,人类应该尝试通过改变自身生活方式以减轻地球负担。

D.工具理性就是指技术性知识,价值理性就是指非技术性知识。E.非技术性知识通过对人类本性的精神引导和制约而使人类智慧和快乐。

小题2:下列属于本文所说“技术性知识”的是(   )(3分)

A.第一段中提到的形而上学

B.第二段中提到的数学

C.第三段中提到的数学模型

D.第四段中提到的经验和理智小题3:请简析第二段“不轻易品尝智慧之果”的含意。(4分)

小题4:非技术性知识对于人类文明有何价值?请作简述。(4分)

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