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完形填空
One day, a teacher was speaking to a group of students about how to manage time. He gave such an interesting example that his students would never   1  .
He put a wide-mouth jar (罐子) on the table. Then he    2  some rocks and carefully placed them into the jar, one at a time. When  3  rocks would fit inside, he   4  , “Is this jar full?”
Everyone in class shouted, “Yes.” “Really?” The teacher pulled out a bag of small stones. He put   5  small stones in and shook the jar. The small stones went   6  into the spaces between the big rocks. He then asked the group   7  , “Is this jar full?”
“Probably not,” one of them answered. “Good!” the teacher replied. He brought out a box of sand and   8  some sand into the jar and it went between the rocks and small stones. Again he asked the   9  question, “Is this jar full?
“No,” the class shouted. Once more the teacher said, “Good.” He poured a cup of water into the jar   10  it was full. The he asked, “What is the point here?” One student   11  his hand and said, “The point is that if you try really hard, you can   12  put more things in.”
“No,” the teacher replied, “that’s not the  13  . What I want to tell you is that if you don’t put the big rocks in first, you will never get others in at all.   14  are the ‘big rocks’ in your life? Time with your friends, your education or your dreams? Remember to put the  15  in first, or you’ll never get others in at all.?”
小题1:
A.rememberB.likeC.forgetD.think
小题2:
A.handed inB.took outC.gave awayD.put away
小题3:
A.no moreB.not moreC.no manyD.not many
小题4:
A.answeredB.readC.askedD.said
小题5:
A.noB.fewC.anyD.some
小题6:
A.upB.outC.downD.away
小题7:
A.no moreB.againC.a third time D.a fourth time
小题8:
A.sentB.putC.boughtD.collected
小题9:
A.sameB.differentC.difficultD.common
小题10:
A.sinceB.tillC.whileD.because
小题11:
A.offeredB.placedC.raisedD.shook
小题12:
A.alwaysB.alreadyC.neverD.hardly
小题13:
A.pointB.exampleC.promiseD.story
小题14:
A.WhenB.WhatC.WhoD.Why
小题15:
A.sandB.small stonesC.big rocksD.water
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A

小题4:C

小题5:D

小题6:C

小题7:B

小题8:B

小题9:A

小题10:B

小题11:C

小题12:A

小题13:A

小题14:B

小题15:C

题目分析:这篇短文中老师通过一个小实验给学生们讲述了一个深刻的人生道理,我们必须抓住人生的重点,才能获得更大的收获。

小题1:联系下文,可知他给学生们举了一个他们永远不会忘记的例子。故选C,忘记。

小题2:联系下文,可知他拿出一些石头,故选B,拿出。

小题3:短语辨析。A.副词短语,不再;B.形容词短语,没有更多的;C.无此说法;D.不多,少数。联系下文,可知此处指的是,当石头再也装不进去了,故选A,副词短语,不再。

小题4:联系下文,可知此处指的是他问。故选C,问。

小题5:联系下文,可知他有放进了一些小石头,few表示否定含义,很少几个。any也表示一些,但是用于疑问及否定句当中。故选D,一些。

小题6:结合语境可知此处指的是这些小石头向下进入罐子里面,故选C。向下。

小题7:联系上文,可知此处指的是他又问,故选B,又,再。

小题8:联系上文,可知此处指的是他又把一些沙子放进了罐子里面,故选B,放。

小题9:联系下文,可知这个老师又问了一个相同的问题,故选A,相同的。

小题10:连词辨析。A.自从……以来;B.直到;C.然而,当……时;D.因为。联系下文,可知此处指的是他往这个罐子里面倒了一杯水,直到它满了。故选B。

小题11:结合语境可知一位学生举起了他的手,故选C,举起,提高。

小题12:副词辨析。A. 总是;B. 已经;C.从来不;D.几乎,简直不;结合语境可知句意为:你总是能放进更多的东西。故选A。

小题13:联系上文,可知此处指的是这不是要点,故选A,要点,问题,关键点。

小题14:联系下文,可知此处问的是,什么是你生活中的“大石头”?故选B,什么。

小题15:联系上文描述,可知此处指的是先放进这些大石头,故选C,大石头。

点评:这篇短文内容比较简单,理解不难。各小题与上下文联系比较紧密,答题中一定要注意联系上下文。答完后多读几遍,看看是否符合逻辑,适当修改。个别小题可以当作单独的词义辨析题来做,先区分词义,结合语境选出最能使语句通顺的答案。

不定项选择
问答题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与传统作文考试不同,是对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材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材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二、给定材料        不良短信的升级:传播“非典”谣言,触犯刑事法律  从2003年4月25日起,广东省内大部分手机用户突然收到一条短信:“中国卫生部告知:非典型肺炎突破一万例,‘五一’节放假一天,请把信息转发给10个用户,你的手机账上将获得188元话费,我刚试过是真的,快转……”至4月26日,全省手机用户转发该短信已多达213万多条。  针对大量有关“非典”谣言的手机短信息在广东部分地区传播,广东各级公安机关对此迅速展开追查。目前,已拘留了13名制造、传播谣言的不法分子,其中个别情节严重者将被追究刑事责任。警方指出,利用非典型肺炎制造谣言是违法行为,转发此类谣言短信超过10条者同样违法,公安机关将严惩不贷。  4月26日,北京董某在网上发表题为“绝对可靠内部消息,上海隐瞒大量非典病例”的文章称:“上海已有四百余人因‘非典’死亡。”北京市公安机关迅速组织力量开展调查,于5月3日将董某查获,现董某已被刑事拘留。公安部有关负责人指出,个别人利用互联网和手机短信传播不实消息和谣言,在部分群众中造成负面影响,严重影响防治“非典”工作的开展和社会秩序的稳定。从公安机关查处的案件中分析,涉案人员多为不明真相的青少年,但也确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和境外敌对势力,敌对分子借机造谣惑众,妄图引发社会恐慌,破坏社会稳定。            不良短信的起源:无孔不入的黄段子  “龙马精神事业旺,乌纱帽往你头上掉,老婆看你笑,小蜜要你抱,钞票朝你飘,乐得你直喊:要、要、要。”2003年大年初一一大早,张先生为这条好友发来的拜年短消息被爱人盘问了一通,并对他不依不饶:“你一定是在外面有了‘小蜜’,否则怎会有如此祝福”  一项调查表明,春节期间,手机用户人均短信发送量超过40条,而北京地区的手机短信总量超过 70亿条。收视率最高的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也没少了短信的角色,短信成了春节联欢晚会与全国观众互动沟通的主要方式,发向晚会的短信超过1 300万条。  短信息拜年之所以能成为当前最受欢迎、被普遍采用的拜年方式,是因其经济、便捷、时尚,摈弃了繁文缛节的时代理念,符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节奏。  这本是一种值得推崇的健康的交流方式,却因为“小蜜”的加入而有些变味儿了。其实,并不是在春节期间才出现黄色短信的苗头,这种现象实际上由来已久。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传播黄色短信、讲色情笑话、说黄段子竟成了一种时髦,办公室、旅游途中和茶余饭后,经常成为黄段子的传播场所。  据调查,目前的短信内容除了新闻、服务等种类的信息外,还有一个共同的趋向――迎合低级趣味,搞性暗示。短信一族对此都深有感触,有些短信的“黄度”很深,极富挑逗性和骚扰性,有些句子更可称“肮脏”和“下流”并重,甚至不堪入目。  一知名企业成都分公司业务经理章女士遭人暗算,接下来,噩梦开始了。3月2日晚上11时许,章女士接到了来自广州、上海、武汉、深圳等地的电话,共有200多个黄段子,几天后又有近千个无聊电话、不堪入目的黄色短信,潮水般地涌来,折磨得她几乎精神崩溃。又羞又怒的章女士决心弄个水落石出。原来,有人在一家黄色网站上,以她的名义发布了征求一夜情的消息。经公安机关调查,被怀疑发短信的人是在深圳某地上网发布的信息。  在海口某酒家当领班的陈女士近来被一男子用黄色短信骚扰。据她反映,该男子不知从哪里得到她的手机号码,从2月3日开始,几乎每天都给她的手机发短信,都是一些如“有机会跟你上床是我的荣幸,晚上见”之类的黄色短信。现在她被这个男子折磨得苦不堪言……  有关人士指出,所谓的黄段子有着悠久的历史,几乎所有民族的民俗史都有这样的“民间笑话”,反映的是一种欲望式的文化。在社会还比较封闭、性教育、性知识传播还不通畅的情况下,只能用粗鄙笑话的形式来宣泄。这既是一种若有若无的交流,又是一种替代式的欲望表达。  然而,近些年来,黄段子逐渐成为交际场中的一股邪气歪风,在某些地方,甚至风行一时。它成了人际交往的“润滑剂”或曰“粘合剂”。当领导的,借以“联系群众”;做学问的,借以“放下清高”;当老板的,借以“取悦八方”;妙龄少女,以此表示并非“初出茅庐”;而上了年龄的,又借来显示自己的“壮心不已”……所以,虽有人对此不满,也只略表缄默,并不拍案而起,以免“坏了气氛”;而更多的人,则是于这种“口头花柳”之间,找到了“共同语言”,加深了“深厚友谊”,致使歪风秽流,一发而不可收。            不良短信的演进:天上掉个大“馅饼”  只因误信一条短信息,辽宁的一位吴先生不远千里来到厦门领取自己的“奖品”――“一台价值16 000元的手提电脑”。他先把300元的礼品托运费汇入指定的银行账号,而当他拿着银行收条来领奖时,联系人已不见影踪,再去查那300元,也已经被人领走了。像吴先生这样的短信诈骗受害者,在现实生活中确实为数不少,利用手机短信搞诈骗活动的案件屡有发生。  据媒体报道,广东、福建两省针对利用虚假短信诈骗、勒索等违法犯罪活动日渐猖獗的情况,于 2003年1月起联合开展为期三个月,代号为“DX”的打击行动。截至4月1日,两省共破获利用短信息犯罪案件546宗,抓获犯罪嫌疑人159名,打掉犯罪团伙21个,缴获赃款人民币30多万元,作案工具电脑99台、手机279部、短信“群发器”74部、银行存折194本、提款卡117张及一大批其他赃款赃物。  实际上,不法分子利用发短信息频频作案的骗术并不新鲜,其中不少是从境外移植过来的,前些年在境外一些地方也颇为流行,后来由于当地对其严厉打击,才逐渐转移到大陆来。据调查,利用虚假信息诈骗的手段主要有四个:  手段一:中奖  2003年2月1日,深圳市公安局罗湖分局刑警大队连续接到群众报案,2名事主分别在2002年11月和2003年1月被人以他们在“香港某国际投资集团深圳办事处”举行的抽奖活动中中大奖为名,骗走人民币20万元。  3月10日、11日,专案组在厦门市抓获犯罪嫌疑人林柏男、杨雪姣、李发兴等人。经初步审查,该团伙总部设在台湾,有严密的组织,共诈骗了群众415人,已经得手200多宗,诈骗金额上百万元。  该团伙的行骗手法是:第一步,在深圳、厦门、南昌等地租下多处住房,每一个点称作某办事处。在每套租住的房子里安装3-5台有线电话。第二步,发短信息给受骗人,称受骗人已中“香港某国际投资集团”的奖金,并告知集团联系电话。第三步,受骗人按信息上的电话,核实中奖情况,被告知中了三等奖,奖金5万元,并要受骗人先往其指定账号汇税款和手续费2 000元。第四步,受骗人汇入2 000元后,团伙再次发短信息告知受骗人,称其不是会员,要寄二张照片、身份证复印件、现金8 000元,才能人会,否则不能领取奖金。第五步,受骗人再次汇入8 000元,团伙通过短信告知,经董事会研究,受骗人被破例录取为会员,同时还提供给受骗人一个会员编号。第六步,一名自称科长的人主动打电话向受骗人介绍公司情况,让受骗人将中奖的钱再拿出一部分,由公司代为投注,每注1 000元。过一段时间,通过短信息告诉受骗人,公司已为其投了注,中了一等奖,奖金500万元,受骗人需再汇入20万的税款和手续费才能领奖。受骗人汇入巨款。第七步,发短信息告知受骗人,公司已将其中奖的全部奖金汇入受骗人提供的账号,要受骗人3天后查询汇款情况,受骗人多次查询无款汇入,打电话无人接听。  手段二:征婚  近日,远在沈阳的被骗事主曲某向深圳警方反映,2002年9月18日,她收到一自称肖南的男子发来的征婚短信息,此后上当受骗,从2002年9月18日至2003年1月21日,肖先后4次骗取曲汇往银行账户人民币25 000余元。警方在深圳将犯罪嫌疑人姜跃军等4名涉案人员抓获。  2003年2月,深圳市公安局罗湖分局黄贝派出所侦破了以杨 * * 为首的利用短信息和刊登广告等形式从事婚介诈骗的犯罪团伙,抓获杨 * * 等5名犯罪嫌疑人。经查,2002年2月至2003年3月,杨 * * 伙同张珍等人,先后诈骗了100多人,在深圳市联兴大厦、林茂大厦,以发送婚介短信息、刊登婚介广告等手段,先后诈骗了100多人,其中杨 * * 分得赃款人民币2万多元。  手段三:办证  2003年3月14日,深圳市公安局南山分局接到辽宁省大连市市民刘某报案,称接到一手机短信息称可代办各种证件,刘某在两次汇款后发现被骗。南山分局刑警大队立即开展侦查,并迅速发现有关线索。3月20日凌晨,采取缉捕行动,一举抓获犯罪嫌疑人吴燕林等3人,缴获作案工具电脑1部、手机10台、手机短信群发器1台及赃款赃物一批。经审讯,犯罪嫌疑人交待了自2002年6月以来采用短信息群发技术,发送办理证件的短信息实施诈骗近200宗的犯罪事实。  手段四:敲诈  2003年3月12日,韶关市广客隆连锁店经理黄某到韶关市刑警支队报案,称其接到一手机短信息,威胁称已在韶关市内广客隆三家连锁店安置炸弹,勒索事主20万元,要求5天内交钱,否则引爆炸弹。接报后,韶关市公安局刑警支队立即开展侦查,迅速封锁现场,清查广客隆各连锁店后证实没有爆炸物品。经侦查,于3月25日将犯罪嫌疑人邝俊伟抓获,现场缴获赃款3万多元。

请用不超过15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