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分)
材料一:不同收入群体对物价的敏感度
材料二:2011年11月,我国CPI回落至4.2%,但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依然存在。为此,2012年我国将继续采取措施稳定物价以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这些措施包括:加强农业生产,落实好"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规范流通秩序,降低流通成本;清理教育、医疗、房地产、电信等有关领域不合理收费,规范价格行为;加强价格监测预警分析、价格信息化、价格法制等制度建设;着力提高价格调控监管能力,不断提高价格工作质量和水平。
(1)指出材料一中反映的经济信息。(4分)
(2)结合两则材料,谈谈国家为什么要实行宏观调控。(9分)
(1)不同收入群体对物价的敏感度不同,收入越高,敏感度越低。(2分)说明居民的消费水平受到居民收入和物价水平的影响,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2分)
(2)①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但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存在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因此不能单独依靠市场的调节作用。(3分)我国的CPI虽然回落,但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依然存在,需要国家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规范市场,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1分)
②加强宏观调控,不只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更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3分)国家对物价实施调控,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对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2分)
题目分析:该题考查宏观调控的原因,第(1)问:图表题,一看标题而看内容数据,三看注,即可得出答案:不同收入群体对物价的敏感度不同,收入越高,敏感度越低;说明居民的消费水平受到居民收入和物价水平的影响,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第(2)问:经济生活,原因类试题,角度是宏观调控,考生可以从市场调节的弊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对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点评:对于图表类试题考生要注意三点:一要看清图的名称,反映的是恩格尔系数;二要看清图的内容并看出各种数字的变化趋势;三要看清小注,这一点尤其重要,不少考生忽略了小注,以致无法准确揭示本题显示的经济现象背后所隐含的我国经济问题的实质。原因类试题,考生注意要从必要性和重要性二个角度进行作答。难度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