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开放性试题

孩子喜欢五颜六色,就有人往糖果里加色素;女性有“恋香之情”,就有人给酸奶加香精;薯片越爽脆越好,膨化剂当然要用足。人造鸡蛋、止泻药鸭脖、明矾瓜子、淋巴火腿、香精大米……有毒食品严重威胁着我们的安全和健康。

(1)上述材料反映了市场调节的什么弊端?(2分)

(2)国家可以通过哪些宏观调控的手段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6分)

三、探究题(本题14分。结合背景材料进行探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等)

答案

(1)自发性。(2分)

(2)国家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实现宏观调控,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6分)

题目分析:该题以食品安全为材料,考查学生对市场调节的弊端和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的识记和理解。第一问,材料反映的市场调节的弊端,要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判断,为了自身利益不惜牺牲他人利益,是市场调节的自发性弊端。第二问国家可采取的宏观调控的手段,按课本内容回答即可。

点评:该题以食品安全为材料,考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识记和理解。材料较容易理解,问题指向性也较为明显,属课本基础知识的运用和识记。难度不大。

开放性试题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蔓延,我国新增就业难度加大,劳动者失业风险增加。此事也引起了某班学生的关注,他们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围绕“扩大就业”问题分组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第一组同学就当前的就业状况进行交流了解到的情况:

同学甲:“在经济形势下滑、企业裁员潮袭来时,最无招架之力的是外出打工的民工。民工输出大省四川、安徽、河南等地,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民工返乡潮。”

同学乙:“2007年近500万高校毕业生中,至今仍然有100万没有找到工作。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559万人,2009年突破600万人。”

同学丙:“目前我国每年新增需要就业的人数约在600万人以上。这种劳动力净增长的趋势可能要到2014年左右才会停止。”

第二组的同学在探究中了解到,就业是民生之本,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劳动者的就业问题,采取了很多措施促进就业。

第三组的同学通过讨论认识到,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只有转变就业观念,才能作出适合自己的职业选择,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开辟一片心天地,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1)结合同学们的发言,你认为严峻的就业形势会带来哪些不利的影响?(4分)

(2)结合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请简要回答就业的意义。(4分)

(3)结合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党和政府、劳动者如何应对这严峻的就业形势?(6分)

单项选择题

2008年1月24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宣布,初步核算,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为2466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增速加快0.3个百分点,连续五年增速达到或超过10%。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呈现出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运行态势。——农业生产继续稳定发展,粮食再获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0150万吨,比上年增产350万吨,增长0.7%,成为历史上第四个高产年,这是1985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首次实现连续4年增产。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明显加快。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7239亿元,比上年增长24.8%,增速加快0.9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25280亿元,比上年增长30.2%,增速加快8.4个百分点。
——消费价格上涨较快,房屋销售价格上涨较多。全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4.8%,涨幅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12月份上涨6.5%),其中,城市上涨4.5%,农村上涨5.4%。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外商直接投资继续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21738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5%,增速回落0.3个百分点。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2622亿美元,比上年增加847亿美元。年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达到1530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3.3%。
——国民收入快速增长,就业增加较多。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元,比上年增长17.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2%,增速加快1.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140元,比上年增长15.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5%,加快2.1个百分点。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04万人,比上年多增加20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比上年末回落0.1个百分点。

我国2007年的进口总额是( )。

A.6878亿美元

B.8126亿美元

C.9558亿美元

D.1218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