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在中国近代史上,为抵抗列强侵略,捍卫民族尊严,中国军民谱写了一首首悲壮诗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郑观应《闻大东沟战事感作》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诗描述了中日之间哪一年爆发的哪一战役?指挥“致远杀贼”的是哪位爱国将领?(3分)

材料二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邱逢甲《春愁》

(2)指出邱逢甲创作此诗的历史背景。(1分)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位与邱逢甲一起参加反割台斗争的爱国志士。(2分)

材料三 国军一部集中华北持久抵抗,特别注意确保山西之天然堡垒;国军主力集中华东,攻击上海之敌,力保淞沪要地,巩固首都;另以最少兵力守备华南各港口。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国军作战指导计划》(1937年)

(3)为实现材料三中“确保山西”“力保淞沪要地”的目的,国民政府分别组织了哪些重大战役?(2分)这些战役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如何?(2分)

材料四 频年苦斗,备历险夷。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

——毛 * * 《祭黄帝文》(1937年)

(4)材料四中的“民族阵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1分)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场“坚决抵抗”的战争在近代维护国家主权斗争中的地位和历史意义。(3分)

答案

(1)1894年、黄海海战、邓世昌(各1分,共3分。)

(2)1895年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等地给日本(1分);徐骧、刘永福。(2分)

(3)太原会战,淞沪会战。(2分)消耗了日军大量的有生力量,但未能阻止优势敌人的进攻。(2分)

(4)标志: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了中 * * 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1分)

地位: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1分)

意义: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1分)中 * * 团结一致,共御外敌,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1分)

题目分析:(1)从材料“东沟海战”等信息可以看出这是指的甲午战争中的黄海海战,是在1894年,当时的致远舰管带是邓世昌。(2)从材料“去年今日割台湾”可知这是在《马关条约》签订的背景下做的这首诗。参加反割台斗争的爱国义士有刘永福和徐骧等,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的意志。(3)为实现材料三中“确保山西”“力保淞沪要地”的目的,国民政府分别组织了太原会战和淞沪会战。这些大的会战虽然没有最终成功,但是极大地牵制了日军,消耗了日军大量的有生力量,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4)“民族阵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成立,是在1937年9月成立的。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我国抵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的胜利,具有重要的意义。

点评:1894年甲午战争起,中国和日本之间发生了数次战争。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了《马关条约》,条约中割台湾岛给日本,允许投资设厂,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转变,《马关条约》反映了西方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1937年开始的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百年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国共第二次合作,结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民党在正面战场抗击日军,在敌后战场, * * 党领导的武装力量牵制了大量的日军。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B1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