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口语交际,情景问答题

据说林则徐的女婿沈葆桢少年时写了一首咏月诗,请林公过目,其中两句曰“一钩已足明天下,何必清辉满十分”。林则徐看后改成“一钩已足明天下,何况清辉满十分”,沈葆桢看后佩服不已,终成一代英才,被誉为“中国海军之父”。请你说说修改前后的区别。(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何必”是用不着的意思,改前颇显狂妄自傲,“何况”是更不用说,改后颇显谦虚之意及进取之心。

题目分析:此类题要根据人物身份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诗歌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答题时,首先要把“何必”“何况”的意思答出来,然后根据这两个词语的词性及诗句语境进行分析遣词造句的重要性,可对比着这两个词组织答案。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会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

材料二:宣言痛斥了英国国王对殖民地的暴政,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们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转让的权利。宣言同时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

材料三: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请回答:

(1)材料一出自哪一文件?这一文件是在什么重大历史事件中颁布的?有何历史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反映的文件是何时发表的?有何历史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反映的文件出自法国大革命,它的思想基础是什么?请写出一位代表人物;在大革命中崛起的拿破仑对巩固资本主义世界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颁布以上三个文件的国家,都建立了哪个阶级的统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