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改革是历史永恒的主题,是中国发展的唯一出路。某校高三(2)班同学以“改革”为主题收集到以下信息出一期黑板报,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相应问题。
(1)党的十八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结合信息一,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谈谈你对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认识。(12分)
(2)信息二中的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有何政治意义?(9分)
(3)有人认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9分)
(4)根据以上信息,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有关知识,说明不断推进改革的哲学依据。(12分)
(1)①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要发挥市场的作用,又要加强宏观调控。(2分)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因此,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机制实现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避免政府对市场的过度干预。(5分)③加强宏观调控,不只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更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因此,政府必须自觉遵循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克服“市场失灵”现象。(5分)
(2)①有利于拓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渠道,体现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保障人民当家作主。②有利于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有利于公民对决策的理解和实施,有利于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感、社会责任感。③有利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④有利于更好协调关系、汇聚力量、服务大局,促进社会和谐。(考生回答以上其中3点即可,每点3分,共9分。)
(3)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②发展文化产业是繁荣文化市场、满足人们多样化精神需求、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③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都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应成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每点3分,共9分)
(4)(1)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经济、政治和文化体制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必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使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体制不断适应经济基础,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③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坚持改革既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又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分析亦可)(每点4分,共12分)
题目分析:(1)本题是以关于改革十八大的新提法为背景,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即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设问是回答处理好二者关系的认识,首先我们要旗帜鲜明的提出结论即二者关系的准确表述,即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要发挥市场作用,又要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其次,要对二者分别进行进一步的认识,即具体发挥市场什么样的作用,如何发挥这一作用,政府为什么要加强宏观调控;最后,要做到回扣材料,再次重申结论。(2)本题的背景信息只是引出探讨的主题,对作答题目没有针对性,设问“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有何政治意义”,只能从政治生活各个影响主体层面进行分别概述,即对公民政治参与、人民当家作主、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对我国政党制度、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对整个社会的意义。(3)本题以文化体制改革为背景,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范围文化生活,考查知识点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与发展文化产业之间的关系,题目类型辨析类。辨析题观点一般既有合理之处,又有不合理之处,故没有观点的对与错,只能说是片面的,既肯定合理之处,又要进一步补充说明遗漏之处。本题设问“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很容易直接改正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还要进一步阐述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对文化发展和满足人们需求中的作用,最后要得出结论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和发展文化产业之间的共性关系。(4)根据设问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有关知识,由于其知识范围限定较为狭窄,即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这部分知识核心原理有六个观点,即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发展的规律、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价值选择、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的主体、人生价值的实现,这其中与改革有密切联系的,除了人生价值的实现这一知识点,上述五个观点都可以作为改革的依据出现,表述清楚准确原理后,回扣改革组织语言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