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人民日报》以《市长为何搬不动市场》为题报道说,经过十三年的发展,地处沈阳市南二马路的中国小食品城已小有名气。而沈阳市五部门却联合发出通知,限令小食品城整体迁移到浑河大市场。虽然他们是出于对小食品城长远发展的考虑,但却未考虑到对近期经营的影响,使众多业主对此举颇有微词,不予以配合,迟迟不搬。半年过去了,南二市场依旧存在,浑河大市场也未见得红火。
材料二 记者在分析“南二风波”时说,市场经济不是“市长经济”,不是市长让干什么,经营者就干什么,既要看到市长有力量,又要看到市场的力量。一些经济学者说,现在搞市场经济,市长不管市场是不对的;可是。市长依旧沿袭老办法,想用行政命令的方式解决市场问题,也是做不到的。
(1)结合材料一,说明为什么“既要看到市长有力量,又要看到市场的力量”?(9分)
(2)结合材料二,指出“市长搬不动市场”的原因是什么?(2分)市长应当怎样管好市场?(6分)
(1)①从经济学上看,要“看到市长有力量”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能够对市场经济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②“要看到市场的力量”,一是因为市场是实现资源配置的有效形式,通过市场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的配置,引导企业按照社会需求组织生产经营,并对商品生产者实行优胜劣汰的选择,市场作用发挥得越充分,经济越具有生机和活力。二是因为市场规律是客观的,政府和生产经营者都不能违背。
(2)“市长搬不动市场”的原因在于他单纯用行政命令管理市场。市长要管好市场,就必须:第一,按价值规律办事。第二,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而不能单靠行政命令来解决市场问题。
题目分析:(1)“看到市长有力量”体现了国家的宏观调控,“要看到市场的力量”体现了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2)市长手中有行 * * ,可要管理好市场,但市场要管理好市场,首先要按照价值规律办事,其次应使用宏观调控,以经济和法律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点评: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掌握国家宏观调控及手段、市场配置资源。此类问题的回答,首先一定要重视各个问题中的关键词,有的放矢;其次要熟悉书本内容,能够运用多方面的知识点来回答一个问题;第三,分析回答问题一定要结合材料,让回答的内容更为充实。本题难度较高,考查学生根据书本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