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口语交际,情景问答题

语言文字综合运用。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把它扩写成一个200字以上的故事,要求有动作、语言和景物描写。(15分)

程门立雪

(杨时)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注:杨时,北宋时进士,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程颢死前,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游酢,是杨时的朋友。

答案

一日,杨时、游酢又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杨时刚要迈步跨进大门,却又轻轻地收起脚退了出来,原来,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呢。他回头轻声地对游酢说:“老师正在打瞌睡呢,我们别惊扰了他老人家。”这时候,外面开始下起了纷纷扬扬的大雪,只见雪花漫天飞舞,两个人站在门外,浑身上下不多时就披满了雪花。时间在一点一点地过去,老师终于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门外,吃了一惊,说道:“啊,啊!你们怎么不进来?快,快进来。”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

题目分析:解答本题首先要看清题目要求,扩写成一故事,所以不能是简单的翻译。其次要读懂原文,可以在原文上增加细节描写,但不能主观臆测断,任意增加情节。没有动作、语言描写各扣5分,没有景物描写扣3分,情节不合理扣5分,字数不够10字扣1分,每篇分数扣完为止。

单项选择题 A1型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冬季到台北来看雨

  ①来时,便听说台北是个多雨的城市,尤其是冬季,雨下得更是非同凡响,为世界上许多城市所不能比。我不是专门到台北来看雨的,我从家乡来,我说家乡话,我唱家乡戏,我带着家乡情来看家乡人。为两岸的文化交流,我们一行20人,应台湾名伶刘海燕女士的盛情邀请,到台湾演出河南豫剧。

  ②演出可谓盛况空前。我们的观众有的是驱车200多公里赶来的,有的是被人用轮椅推进剧场的。有的一来便当起了“义工”,贴戏报、打水扫地、搬运道具,看到什么活儿都抢着干。“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一时间,乡音乡韵一片,其情深深,其意切切,场面十分感人。

  ③对台北的河南老乡来说,他们来看家乡戏,主要是来找家乡情的。一位叫贾文斌的老人,在头一天看戏时,紧紧地抓住我的手久久不放开,他颤巍巍地说:“我一听到这梆子敲、板胡响就想回家……”80岁的老人说着说着就像小孩一样哭了起来。一位麻老先生对我们说:“我吃过台湾的几十种水果,世界上近百种水果,哪一种也没有家乡的榆钱和柿子有味,几十年不尝了,想啊!”台北河南同乡会的乔律师说:“我是喝黄河水长大的,生是河南人,死是河南鬼……”他们跟我们谈这些的时候,那黯然的神情,那铿锵的声音,不正是深沉的思乡情愫的袒露吗?他们的生命源头在故乡,那里有生养他们的老祖宗,那里有他们的根哪!

  ④舞台上,一出《卖苗郎》、几句《寻儿记》就使台下看戏的老乡们大哭失声几回回。是想起了至今仍未找到的家乡的父母?是想起了年轻时手拉手陌上采桑的结发妻子?还是想起了当年挥泪“十八相送”的情景?数十年天各一方,演出的剧情勾起了他们人生际遇中最深刻的记忆,他们怎能不悲伤、不痛哭呢?

  ⑤屋外的雨还在无休无止地下着,下雨的天气给人带来惆怅。雨如信使,传达着一种情思,创造着一种怆然悲凉的气氛。我们归来时,老乡们冒雨赶来送行。车开了,透过雨幕,我只看到了使劲挥动的手,却无法看清他们脸上流的是雨还是泪……我在心里向老乡呼唤:回家看看吧!春天,一串串肥嘟嘟的榆钱,晚辈们会采下让你尝鲜;秋后,房前屋后,坡上路,柿子黄澄澄红丢丢的一片,晚辈们会摘下送到您的手边。再听几回地道的家乡戏吧,原汤原水原汁原叶……

  ⑥雨,台北的雨,不停不歇,下着,下着……

1.题目是“冬季到台北来看雨”,文中也多次写到雨,对此,看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台北冬季确实多雨。

B.密密的雨丝和绵绵的乡情有相通之处。

C.融情于景,把浓浓的乡情融入对雨的描写之中,形象地表现了文章的中心。

D.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与《荔枝蜜》一课写法相同。

2.本文运用了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等表达方式。

3.“盛”的意思分别与(1)(2)相同的一项是

(1)盛情邀请    (     )

(2)盛况空前    (     )

A.参加盛会    

B.盛意难却    

C.身着盛装    

D.盛气凌人

4.第③段中“紧紧”、“抓”、“久久”和“颤巍巍”四个词语,表现了贾文斌老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⑤段中画“ ________”句子与前文哪句话相呼应?找出来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肥嘟嘟”等词句.十分通俗、口语化,而且富有地方特色。从文中再找出一例,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听了贾文斌老人、麻老先生和乔律师的话,“我”会说些什么?联系文章中心,发挥想像,把“我”说的话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