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中国社会震荡最剧烈、最不稳定的时期,发生了社会和政治的“大裂变”。阅读下表回答问题。

中国近代现代史大事年表(节选)

1894年日本挑起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成立兴中会。
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康有为等“公车上书”。
1897年严复译述的《天演论》在《国闻报》上定期发表。
1898年6月,维新变法开始。9月,那拉氏发动“戊戌 * * ”。
1899年秋,山东平原县义和团在朱红灯领导下举行武装起义。
1900年夏,全国掀起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浪潮。6月,八国联军侵略中国。
1901年9月,《辛丑条约》签订。
1902年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在《苏报》上发表。
1903年邹容著《革命军》,章炳麟为《革命军》作序。
1904年华兴会、光复会成立。陈天华著《猛回头》和《警世钟》。
1905年实行清末“新政”。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
1911年清朝裁撤军机处,改设内阁。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2月,清帝退位,孙中山辞职,袁世凯接任。
1913年3月,袁世凯派人杀害了宋教仁。7月,爆发“二次革命”。
1915年12月,袁世凯当上了中华帝国皇帝,蔡锷组织护国军讨袁。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掀起新文化运动。
1917年张勋复辟失败。孙中山发动护法运动。
1918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请回答:

(1)从上表可以看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先后出现了哪几股进步社会思潮?(4分) 并说明这几股进步潮流之间存在着哪些联系?(2分)

(2)某校高二学生历史学习研究组认为,此表编制者明显忽视了经济文明史部分,据此请加上你认为重要的内容。(2分)

(3)严复译述《天演论》的发表促进了维新运动的兴起,维新变法运动给我们留下哪些宝贵遗产?(4分)

(4)维新派与革命派的理想蓝图不能实现的共同原因是什么?(2分)

答案

(1)进步社会思潮:维新变法(救亡图存或君主立宪)、民主共和(三民主义)、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4分) 相互关系:戊戌变法运动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民主共和、实业救国思潮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在民族工业发展的推动下要求建立民主政治的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任答2点,2分)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实业救国和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的春天”。(2分)

(3)遗产:解放思想、变革观念;建立社团;兴办学堂;创办报刊;提倡女学、改易风俗等。(任答4点,4分)

(4)共同原因:资本主义不发达;资产阶级软弱妥协;中外反动势力的阻挠破坏。(2分)

题目分析:每次大型的政治运动或革命之前总要宣传一种思想,(1)根据中国近现代史大事年表涉及的政治事件可以找出对应的社会思潮,主要有维新思潮、民主革命思潮和新文化运动等思潮。根据涉及的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影响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2)根据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回答这一时期的中国经济史的相关内容,这一阶段主要有民族工业和的初步发展和黄金时期两个阶段。(3)联系维新变法运动的内容和措施分析其历史功绩即宝贵遗产。(4)维新派与革命派的理想蓝图不能实现的共同原因可结合其阶级局限性分析。

单项选择题 A3/A4型题
单项选择题 A1/A2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