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材料一 2008年以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经济刺激方案,如实现“家电下乡”、加大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等,扩大内需特别是城乡居民的消费需要,我国经济出现了可喜的变化,2009年上半年GDP增长为7.1%,有17个省市超过8%。为继续推动经济逆势上扬,2009年6月11日,国家发改委表示新的一年国家将继续实施以刺激内需为主的经济政策,继续调整收入分配格局,逐步使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例提升到45%左右。

材料二 2009年5月20日的《半岛晨报》发表的《十年来劳动者报酬比重下降》一文指出: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领域,十多年来,劳动者报酬的比重呈下降趋降,职工工资占GDP的比重,由最高时1980年的17%不断下降到2007年的11%。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

(1)上述材料反映了怎样的经济现象,对我们的启示是什么?(12分)

(2)为保持经济持续上扬,你认为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如何调控?(12分)

答案

(1)材料一主要表明消费对生产发展具有推动作用,我国采取鼓励消费的政策,促使我国经济出现了好的发展势头。(4分)材料二主要反映了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收入过低,我国分配结构不合理,从而导致消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较低。(4分)

启示:只有合理地调整收入分配,维护社会公平,才能扩大内需,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4分)

(2) ①我国必须调整现有分配格局,增加居民收入,启动国内消费需求,将扩大内需作为刺激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4分)

②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4分)③完善国家分配政策,通过财政、税收等手段,发挥再分配的作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4分)

题目分析:该题考查消费、社会公平等有关知识点,第(1)问:反映和启示类试题,材料一主要表明消费对生产发展具有推动作用,我国采取鼓励消费的政策,材料二主要反映了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收入过低,我国分配结构不合理,所以启示我们:只有合理地调整收入分配,维护社会公平,才能扩大内需,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第(2)问:经济生活知识,角度是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措施类试题,考生可以从居民收入,启动国内消费需求、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再分配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等角度作答。

点评:材料题是高考常考的题型之一,考生一定要注意解题的方法。社会公平问题是高考最重要的考点之一,考生要注意全面把握其措施:①从根本上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实现公平收入分配的重要制度保证。③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当前,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要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④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⑤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要充分发挥财政、税收在促进收入分配公平方面的作用,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内;⑥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⑦政府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⑧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发展效率,促进公平。难度适中。

问答题 简答题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