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6—2011年我国对外贸易情况(单位:亿美元)

注:外贸对中国经济的贡献率为20%左右,而德国是60%,日本是33%。

材料二 目前,我国出口的产品仍主要集中在传统劳动密集型、资源型、低附加值的低端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比重不足10%。同时,我国经济增长对投资依赖过大,2006-2011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40%以上,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3分)

(2)结合材料二中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请从《经济生活》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8分)

答案

(1)①材料一反映了2006-2011年,我国的货物进口额和出口额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由于受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与2008年相比有所下滑。

②我国的货物出口额大于进口额(或答我国对外贸易处于贸易顺差地位),表明我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有利地位。③外贸对我国经济的贡献率还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2)①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②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增加外贸对中国经济的贡献率。

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

④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努力创造自主品牌。

⑤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或答“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

⑥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调节经济发展。(每点2分,答到其中四点即可得8分)

题目分析:(1)本题是图标题,解答图表题时应注意“三看”、“两比较”。1.“三看”:一看图表标题,表格名称中的相同、相近或相关联的中心词,往往就是本题所要分析的主要问题;二看图表内容,这是答案的主要来源。三看表注(备注),表注使图表的含义得到全面深刻的表述,往往对答题有较大的影响。解释性的备注是对图表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的依据;补充性的备注则是组织答案不可缺少的来源之一。 2.“两比较”,即“横向比较”(通常比差距)、“纵向比较”(通常比变化)。根据上述图标题的做题原则,通过观察图表,得出我国进出口贸易在时间的变化,要注意变化趋势中的不同;其次要注意比较二者的不同,同时要得出结论;最后通过观察小注,比较我国对外贸易与发达国家的差距。(2)解答本题一定要注意设问“结合材料二中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而不能抛开材料生搬硬套教材的有关理论,“我国出口的产品仍主要集中在传统劳动密集型、资源型、低附加值的低端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比重不足10%。同时,我国经济增长对投资依赖过大”,针对上述材料,我们能够得出: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增加外贸对中国经济的贡献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努力创造自主品牌。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或答“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同时,我们根据题中经济问题,概括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调节经济发展。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

【案例一】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76岁,退休干部。

案例介绍:求助者年轻时曾到外国留学,成绩非常优秀,回国后担任技术干部,是非常出色的业务领导,获得了很多荣誉。退休后对自己的生活不满意,和老伴经常吵嘴,认为老伴总是不听自己的,干什么都不合自己的意。不喜欢儿孙们回来,对他们有些看不惯。求助者目前最大的烦恼是,总觉得事事不如自己的意,家里人都反对他,心里十分痛苦,前来寻求帮助。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自尊心较强,在业务上取得了突出成绩,容不得失败,追求完美。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

心理咨询师:您能具体说说您生气的原因吗?

求助者:我和老伴常为一些家庭琐事吵架。她干什么总不合我的意,我说她,她也不听,说我太较真。女儿烦我,说干脆送我到养老院去。唉!我都快成孤家寡人了。

我也不愿意孩子们回来,闹腾的很,他们做的很多事我都看不惯。我对自己要求很严,上学时,我的成绩非常优秀,门门都要求自己得一百分。工作后也非常出色,我们的科研成果总是走在行业的前列。我对两个女儿要求也很严,学习必须好,工作也要出色。社区里的老人我也看不上,他们不如我。但自己也苦恼,很多方面都不如以前了。

心理咨询师:噢,我明白了,您的老伴、儿女都不太听您的话,这样使您很生气,是这样吗?

求助者:那当然是,如果他们听我的话,我怎么会生气?

心理咨询师:按您所说,您说话别人就应该听。

求助者:是的,我说的都对,他们当然应该听我的。

心理咨询师:您坚持认为一个人讲话,另一个人就应该听从,对吗?

求助者:对呀,他们必须听正确的。

心理咨询师:因此,别人讲的正确,您肯定听,为您的健康劝您戒烟,您肯定听了,肯定戒烟了。

求助者:对,……噢,不对,(沉默)好像不是,我女儿劝我戒烟,我也没戒。

心理咨询师:您刚讲过一个人说的正确的话,另一个人应该听从,而您又讲了您女儿劝您戒烟,但您并没有戒,这似乎有些矛盾,请问您怎么解释?

求助者:(沉默)可我说的是对的,他们应该听我的。

心理咨询师:您女儿劝您戒烟,是对还是错?

求助者:(沉默)

心理咨询师:您想想,我们都有到餐馆吃饭的经历,您觉得回锅肉好吃,别人都要和您一样都吃回锅肉吗?是不是可以各取所需,允许别人吃别的菜?

求助者:那倒是。

心理咨询师:您对自己要求严格,别人也非要这样吗?

求助者:是的。

心理咨询师:实际上呢?

求助者:(语塞)恰好不是这样,我说了他们不听。

心理咨询师:怎么会您说了而他们不听?

求助者:你的意思是我说了他们,他们也可以不听?

心理咨询师:您说呢?

求助者:难道他们真的可以不听?

心理咨询师:请您想一下,拿来几个土豆,都可以有几种吃法?

求助者:可以炒土豆丝,可以土豆烧牛肉,可以……我好像明白了,本来有多种可能的事,我就要求了一种。

心理咨询师:您对别人提出要求,要求他们必须听您的,这是一种绝对化的要求,一种不合理的信念。如果您把对别人的“要求”变成了“希望”,当您不希望的事情发生时,最多是一种失望,自己也就不会生气了。

求助者:你讲的很对。

心理咨询师:明白了吗?说不说由您,听不听由他们,以后可别多管闲事,自找没趣了。

本案例中,心理咨询师近期的咨询目标应是帮助求助者()。

A.消除行为障碍

B.解决情绪困扰

C.改变家庭观念

D.促进自我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