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
请综合运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阐述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国家如何才能实现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的目标,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要求:
(1)围绕论题,在论述中正确运用所学过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2)论点紧扣论题,论述全面深入,合乎逻辑。
(3)根据论题要求,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论证。
(4)学科术语使用规范。
我国政府可以通过完善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宏观调控、发挥财政作用等政策措施,努力实现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的目标,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一、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国家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在分配方面,贯彻落实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的原则,才能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例如,去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7%,均跑赢GDP增速。 体现了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为生活特殊困难的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调节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水平和富裕程度的悬殊,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社会的公平分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例如,我们政府努力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以养老保险为例,到2012年底,我国已基本实现了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全覆盖。
三、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宏观调控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的目标。国家通过调整税收政策,对国民财富进行再分配,从而缩小贫富差距,保证社会公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坚持并不断优化国家的宏观调控,才能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例如,近年国家通过提高个税起征点,减少了中低收入者的税收。体现了国家的宏观调控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的目标。
四、发挥财政的积极作用。我国财政在实现社会公平方面发挥着重要调节作用。国家财政通过社会保障的支出,可以保证低收入者最基本的生活需要;通过有计划地安排一定量的资金用于增加工资,可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等职工的工资水平;通过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发挥财政的积极作用,可以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例如,2012年国家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每50公斤分别提高7.4元和16元。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有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体现了财政在实现社会公平方面的积极作用。
考点分析:国家如何解决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的问题,可从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国家的宏观调控、财政的作用等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分配制度中应强调坚持和完善我国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国家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从提高劳动报酬、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等角度分析。社会保障制度中应强调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等角度进行分析。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中应强调国家通过税收政策的调节,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财政的作用中应强调财政在实现社会公平方面发挥着重要调节作用,通过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调节,可以缩小差距、促进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