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对下列实验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现象解释
A向某卤代烃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后的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该卤代烃是氯代烃。因为氯代烃水解溶液中含Cl-,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AgCl白色沉淀。
B向溴水中加入苯充分振荡,静置分层,且水层几乎无色。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所以溴水褪色
C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该溶液中含有SO42
D向蔗糖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的溶液中加少量NaOH溶液呈碱性,再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加热煮沸产生砖红色沉淀。说明蔗糖水解产生了还原性糖。
 

答案

答案:D

卤代烃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水解液呈碱性,加入硝酸银溶液后会引入AgOH、Ag2O的干扰,造成误判,所以需要先加硝酸酸化后再加硝酸银更严密,A错。苯加入溴水中只发生了萃取,但这是物理过程,没发生反应,B错。假设体系中本来就有SO32,加入硝酸后被氧化产生SO42,有时氯化钡也会产生沉淀,所以C错。葡萄糖与Cu(OH)2悬浊液必须在碱性条件下煮沸才能成功,D对。

单项选择题 A3/A4型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叔孙通者,薛人也。及项梁之薛,叔孙通从之。败于定陶,从怀王。怀王为义帝,叔孙通留事项王。汉二年,汉王从五诸侯入彭城,叔孙通降汉王。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汉五年,已并天下,诸候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高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

  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生。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

  遂与所征三十人西,及上左右为学者与其弟子百馀人习之月馀,叔孙通曰:“上可试观。”上既观,使行礼,曰:“吾能为此。”乃令群臣习肄

  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仪:先平明,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廷中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志。传言“趋”。殿下郎中侠陛,陛数百人。功臣列侯诸 * * 军吏以次陈西方,东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乡。大行设九宾,胪传。于是皇帝辇出房,百官执职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至礼毕,复置法酒。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觞九行,谒者言“罢酒”。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竟朝置酒,无敢欢哗失礼者。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

  叔孙通出,皆以五百斤金赐诸生。诸生乃皆喜曰:“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 (节选自《史记·叔孙通传》)

  注:①肄:学习、练习。②谒者:官名,掌接待宾客及赞礼。

1.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臣弟子共朝仪/起:制定

B.若真儒也/鄙:品德低下

C.以次入殿门/引:引导

D.九行,谒者言“罢酒”/觞:斟酒

2.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叔孙通有眼光、识时务的一组是( )

①及项梁之薛,叔孙通从之。

②醉或妄呼,拔剑击柱

③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

④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

⑤竟朝置酒,无敢喧哗失礼者

⑥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⑤⑥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邦初即位,废除秦代严苛的礼仪法制,在朝中推行简单易行的规定,但群臣饮酒狂欢行为粗鲁的状况,又使他日益担忧。

B.叔孙通向汉高祖建议制订宫廷礼仪,得到汉高祖的同意,他借鉴古代礼仪与秦礼制定了有序且易于推行的礼节。

C.叔孙通召集儒生进京演练礼仪,但鲁地儒生固守气节,坚决不与叔孙通合作,遭到了叔孙通的哂笑。

D.叔孙通的措施震慑群臣,使群臣在遵守宗法礼仪不敢怠慢,而刘邦也从中找到了自己作为皇帝的尊贵感。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