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6周年,而在116年前的中日甲午战争中,中国却以战败而告终。这一胜一败的结局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反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明治维新后,日本制定了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第三期征服满蒙,第四期征服支那,第五期征服世界的对外扩张战略。188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决定在1892年前完成对华作战的准备,进攻的方向是朝鲜、辽东半岛、山东半岛、澎湖列岛、台湾、舟山群岛。
材料2:中日战争前,英国《泰晤士报》驻东京记者布林克莱在一篇题为《朝鲜和他的邻居》的报道中说:“(日本)比中国人自己更清楚地知道(中国)每一省可以抽调多少人出来作战”。
材料3:在战争危险日益迫近的紧要关头,清政府以财政紧张为由,削减军费预算;而甲午孝钦皇太后六旬万寿庆典,先是修三海,共花费白银600万两,其中挪用海军经费437万两,后又修建颐和园,耗资1 000万两,挪用海军军费750万两。
材料4:清政府自始即采取求欧洲列强干涉,速行终止中日战争之政策,李鸿章屡求各国代表援助,且电讯其驻欧洲各国之使臣,使直接哀求各驻在国之政府。
(1)据上述材料,说明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4分)
(2)据材料3、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必然性。(6分)
(3)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 * * 的复兴史上占有重要历史地位,结合所学相关知识,简要分析抗日战争在中 * * 复兴史上的重大作用和影响。(6分)
(1)明治维新后,日本制定大陆政策,把征韩侵华作为对外侵略的首要目标;发动侵华战争成为日本的既定国策。早在甲午战争之前日本在军事上已做好侵华战争的准备,并加紧搜集情报,对中国状况了如指掌。(4分)
(2)清政府的腐朽,是战败的主要原因。慈禧太后竟在国家危难之际,削减军费开支,大搞万寿庆典,不惜挪用军费。清政府不认真备战,奉行“避战自保”的政策。外交上寄希望于欧洲列强的调和。(6分)
(3)①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因此抗战的胜利,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二战后,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国和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②中 * * 党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在抗日战争中迅速发展壮大,这就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和创建新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6分)
题目分析:(1)材料一文字说明明治维新后日本国力增强,制定了全面精密的对华作战策略并付诸实施,材料二文字说明早在甲午战争之前日本在军事上已做好侵华战争的准备,并加紧搜集情报,对中国状况了如指掌。(2)材料三文字说明清政府的腐败是甲午战败的主要原因。慈禧太后竟在国家危难之秋,削减军费开支,大搞万寿庆典,不惜挪用军费;材料四文字能够说明清政府在对日作战中没有采取积极主动的迎战策略而是奉行“避战自保”的政策,外交上寄希望于欧洲列强的调和,这是清政府失败的重要原因。(3)此题考查的是抗日战争的重要的意义。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抗战胜利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也成功收回了台湾。同时在抗日战争中,人民的力量得到很大的提高,这位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