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阅读下列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我们已经知道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有关,进一步研究表明,在温度不变时,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长度成正比,跟导体的横截面积成反比,这个规律叫做电阻定律,用公式表示为,R=P

L
S
其中R、L、S分别表示导体的电阻、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而p是反映材料导电性能的物理量,我们把它叫做材料的电阻率.材料电阻率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小红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1:电阻率与材料的长度有关;猜想2:电阻率与材料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3:电阻率与材料的种类有关.

于是小红找来不同规格的导线进行测量,实验数据见下表:

实验序号材料长度L/m横截面积S/m2电阻R/Ω电阻率ρ
11.01.0×10-70.171.7×10-8
22.01.0×10-70.341.7×10-8
31.00.5×10-70.341.7×10-8
41.01.0×10-71.01.0×10-7
5镍铬合金1.01.0×10-711.01.1×10-6
(1)写出电阻率P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是______.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的数据,可以初步确定猜想1是______(正确/错误)的.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的数据,可以初步确定猜想2是错误的.

(4)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4、5的数据,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______.

(5)根据表中的数据,如果要制作一个滑动变阻器,应选用______材料作为电阻线圈,这是因为相同规格的这种材料电阻较______(大/小).

(6)根据表中的数据求出一段长10m,横截面积2mm2的铁导线的电阻是______Ω.

(7)我们知道导体的电阻还与温度有关,有的导体温度升高电阻增大,有的导体温度升高电阻反而减小.你认为,导体的电阻随温度变化,是因为(______)

A、R=P

L
S
不成立;B、p发生变化;C、L发生变化;D、S发生变化.

答案

(1)已知R的单位为Ω,L的单位为m,S的单位为m2,由电阻定律的公式R=ρ

L
S
可知,ρ的单位为Ω?m;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的数据,可知长度改变时电阻率不变,所以猜想1是错误的;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3的数据,可以看出电阻率与材料的横截面积无关,所以猜想2是错误的;

(4)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4、5的数据,在它们的长度、横截面积都相同时,材料不同,电阻率不同,所以得到的初步结论是猜想3正确;

(5)如果要制作一个滑动变阻器,应选用镍铬合金材料作为电阻线圈,这是因为相同规格的这种材料电阻较大;

(6)由表格数据可知,铁丝的电阻率为1.0×10-7Ω.m,由电阻定律的公式R=ρ

L
S
,长10m,横截面积2mm2的铁导线的电阻R=0.5Ω;

(7)导体的电阻随温度变化,是因为ρ发生变化;

故答案为:(1)Ω?m,(2)错误,(3)1、3,(4)猜想3正确,(5)镍铬合金,(6)0.5,(7)B.

单项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2分)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行,漫漫而游,日与其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居是州,惴栗恒:常常。

B.日与其上高山徒:徒弟。

C.意有所极,梦亦同趣:同“趋”,往,赴。

D.萦青缭白,外与天际:交会。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其隙也,则施施行/至无所见犹不欲归

B.不知日入/固一世雄也

C.自其不变者而观之,物与我皆无尽也/醉更相枕以卧

D.洋洋与造物者游/游于是始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4分)

(2)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