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14分)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阅读下列材料:老照片凝固了历史的瞬间,再现了历史的真实,是我们探究历史的珍贵资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请将照片加以分类,并将图序号填写在下表中。(2分)

类    别图  序  号
屈辱的外交 
独立自主的外交 
(2)图③的外交成就是在什么外交政策和方针的指导下取得的?(4分)

(3)图④ 中外交部长乔冠华开怀大笑的原因是什么?(2分)

材料二:虽然欧洲各国有共同的文化遗产,但由于历史的不同和民族性格的差异,历史上长期不断的相互战争一直是它们的负担。经过了两次毁灭性的世界战争之后,许多人终于感觉激烈冲突的代价太大了,战争不再对任何国家有益。苏联的“势力扩张”使某种形式的西欧统一具有诱惑力。

——马文·佩里主编《西方文明史》下卷

材料三: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六国宣布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1991年12月,欧共体12国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签订了《欧洲联盟条约》,简称《马约》,希望将欧共体由一个经贸集团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强大经济实力并执行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的政治实体。1993年,《马约》正式生效,欧共体更名为欧盟。                                            

——《历史必修一》(人民版2000年)

(4)根据材料二、三,简要归纳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4分)

(5)上述史实反映了中外不同时期外交政策的发展变化,由此,你得到什么认识?(2分)

答案

(1)(2分,写错或少写一个均扣1分)

  类        别  图  序  号
屈辱的外交①②
独立自主的外交③④⑤
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外交方针: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4分)

原因: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2分)

原因:历史渊源;摆脱美国的控制;共同发展的要求(4分)

教训:对外政策的制定都是以本国的利益为出发点,随国际形势的变化而变化(2分)

题目分析:(1)第一问,有关于屈辱的外交需要依据材料中的事件发生的时间与内容来填写。圆明园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见证,所以是屈辱的历史史实。《辛丑条约》是在八国联军侵华后签定的,它标志中清政府成为了洋人的朝廷,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终形成,所以也是屈辱的历史史实。其余的三项是独立自主的外交。

(2)第二问,,新中国成立后参加了日内瓦国际会议,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并且这个政策一直是我国基本的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独立与打击,所以新中国采取了倒向苏联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外交方针。同时新中国也不承认以往列强同中国签定的不不平等条约与不平等的外交关系。

(3)第三问,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乔冠华当时的身份,他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部长,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顾问等职,他开怀大笑的情况出现在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上,因为此次会议通过了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决议,故他有此一笑。

(4)第四问,材料二是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材料三涉及到的内容是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依据材料二的内容“经过了两次毁灭性的世界战争之后,许多人终于感觉激烈冲突的代价太大了,战争不再对任何国家有益。苏联的“势力扩张”使某种形式的西欧统一具有诱惑力”可知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是由于外部的压力造成的。

(5)第五问,回答此问题需要对整个材料题的前四问的答案高度的概括与总结,然后对比分析两种外交政策,从而得出结论。对于国家政策的问题有几个基本点可以成为答题的依据,外交政策的基本立足点是本国的综合国力,根本出发点是本国的根本利益,所以回答此问题只要围绕着这两个原则来回答即可。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