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利率市场化是指将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主体自主决定利率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央行推动金融市场改革的举措

时   间举       措
1996年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
1998年、1999年连续三次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幅度
2004年再次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
2012年进一步扩大金融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
2013年7月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
材料二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推进水、石油、天然气、电力、交通、电信等领域价格改革,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政府定价范围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提高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注重发挥市场形成价格作用。

材料三 中 * * 党在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意见和现实发展要求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讨论和研究,决定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修改为“决定性作用”。这一理论突破为利率市场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金融市场的什么变化?(3分)

(2)根据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如何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12分)

(3)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对材料一和材料三中的举措进行评论。(12分)

答案

(1)反映了我国金融领域不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3分)

(2)①按价值规律的要求办事,发挥价格对资源配置的调节作用;(2分)②发挥供求对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2分)③开展有序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2分)④健全市场体系,尤其要培育和发展生产要素市场;(2分)⑤培育市场主体,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2分)⑥政府要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维护市场秩序、维持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2分)

(3)①中国人民银行是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国家机关,推动利率市场化符合为人民服务是其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2分)②中国人民银行依法制定货币政策,做到了依法行政;(2分)③中国人民银行推动利率市场化是政府组织经济建设职能的要求;(2分)④中 * * 党在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意见和现实发展要求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讨论和研究,决定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修改为“决定性作用”做到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2分)⑤中 * * 党决定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党的性质和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2分)⑥中 * * 党开创性地提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说明中 * * 党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2分)

题目分析:

(1)本题根据图表的表头“央行推动金融市场改革的举措”,我们可以明确本表的主旨,同时根据本题导语中的语言,我们很容易得出材料一反映了我国金融市场的市场化改革这一答案。

(2)考生回答本题时,可以首先从市场机制的三个要素说明如何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我们知道市场对资源的配置是通过竞争,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从而引起生产资料的流进或流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我们可以首先从尊重价值规律,充分要发挥价格对资源的调节作用;其次充分发挥供求对资源配置的作用;三是要开展正当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第四我们可以知道,要想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优势,必须有良好的市场秩序,因此需要实施市场规则,规范市场秩序;最后我们知道,市场调节有缺陷,可以从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即可。

(3)考生在回答本问题时,首先要明确的是本题涉及的主体是谁?材料一对利率的市场化改革的主体是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既是银行,又是国家机关,因此我们可以从政府的职能的角度、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的角度、依法行政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材料三涉及的主体是中 * * 党,因此我们可以从中 * * 党的性质、宗旨的角度、执政地位、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角度、从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即可。本题本身难度不大,但是考生如果不能明确材料一的主体,有可能导致失分。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