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口语交际,情景问答题

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不得照抄材料,每句不超过30个字。(5分)

材料:中国著名糖尿病防治专家聂文涛先生在其专著《有效康复糖尿病》一书中,从中医的角度发现并提出了血糖谷物保护曲线,明确指出谷物有利于糖尿病人康复,并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广泛认可。《有效康复糖尿病》是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的第一部中国医生用英文撰写的医学专著。在美国发行的版本封面上写着美国专家的一句话,“如果说聂文涛医生的很多主张曾使他站到了世界的反面,那么今天世界站到了他的一边。”国内相关权威人士拘泥于西方200年来关于糖尿病通行的理论标准而迟迟不愿接受,并对之产生难以置信的疑惑。

我们知道,交通的意义在于能够通行。路口黄灯闪烁,提示缓行,这个时候要求车辆通过。在医学上,      。人类本来对疾病的认识需要不断的深入,        ,否则“人道”将会无法通行。如果说为了安全而放弃通行是一种人道的话,那么     

答案

①更需要有许多这样的黄灯;②任何部门都不能假设自己已经掌握了绝对真理;③过于强制的所谓“医学标准”无论如何都是违背人道的。

题目分析:此题是一道语句衔接的题目,材料是“病”解释用的是“交通规则”,是一种类比,答题时抓住“拘泥”“理论标准”“不愿接受”, ①用交通上的“黄灯”就是不要太教条;②后面是否则,前面应该是一种做法,根据材料应该是“拘泥”的做法;③前面是一种假设,是错误的做法,所以应该是对医学的做法的一种批判,做法应该是材料中的“拘泥”“理论标准”。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列语段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小题1:下列各句加黑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或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就着,随着)

B.况短随化,终期于尽(高,长)

C.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趋向,取向 )

D.之所欣,俯仰之间(奔向)小题2:对下列句式判断正确的是(    )

①岂不痛哉 ②死生亦大矣 ③当其欣于所遇 ④则与斗卮酒

A.①感叹句②感叹句③宾语前置句④陈述句

B.①反问句②判断句③介宾结构后置④省略句

C.①反问句②判断句③陈述句④宾语前置句

D.①感叹句②反问句③介宾结构后置④省略句小题3: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译文)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拘束,放纵无拘地生活。

B.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译文)面对古人那些文章我总是感叹悲伤,可总是不能表达出来。

C.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译文)、原来所感到欣慰的事,转眼之间,已成为旧迹。

D.固知一死生为虚诞。(译文)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

小题4:对“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的含义理解最确切的一项是(   )

A.后来读到这个集子的人,也会对其中的作品产生同样的感慨。

B.后来的人读我的文章,也会由此而产生很多感想。

C.后世的读者读这次集会的诗文,也会与我有同感。

D.后世的读者读我的文章,也会被我的文章所感动。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