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李鸿章认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黻及。”
—摘自《筹办夷务始末》卷25
材料二:康有为第五次上书光绪帝,提出应付时局的三策;“第一策曰‘采法俄、日以定国是,愿皇上以俄国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第二策曰‘大集群贤以 * * !第三策曰‘听任疆臣备自变法’。”
———摘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
材料三: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劝奉教,自信天,不敬神佛忘祖先。……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困难。挑铁路,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斯萧然。
———摘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义和团》
请回答:
(1)三段材料分别代表哪个阶级的主张?(3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主张有何相同和不同?(4分)
(3)材料二、三有何相同的背景和目的?(4分)
(4)材料二所进行的变发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5分)
(1)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农民阶级(3分)
(2)相同:都学习西方(4分)
不同:前者主张学习西方技术,后者侧重学习西方社会制度
(3)背景: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 * * 危机空前严重。
目的:振兴中 * * ,挽救民族危机(4分)
(4)资产阶级软弱妥协,采取改良的办法,把希望寄托在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在顽固势力的进攻面前,他们又寄希望于袁世凯和外国侵略者,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5分)
题目分析:(1)材料一主张学习西方的器物,主张中体西用,所以为洋务派;材料二康有为主张君主立宪,发动了戊戌变法,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材料三所述为义和团运动,所以为农民阶级
(2)结合所学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器物,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材料二康有为主张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由此可以得出二者的相同点为都主张学习西方,不同点为学习的内容不同,前者主张学器物,后者主张学制度
(3)二者的共同背景在于甲午中日战争爆发,马关条约签订,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由此可以得出二者的共同目的都在于振兴中 * * ,挽救民族危机,打击西方的侵略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在于资产阶级软弱妥协,采取改良的办法,把希望寄托在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在顽固势力的进攻面前,他们又寄希望于袁世凯和外国侵略者,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