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口语交际,情景问答题

暑假里,几名高中学生相约去拜访班主任李老师,宛风给老师打电话预约,请你补写出以下电话内容的空缺部分。要求:符合语境,简明得体。

宛风:①                                                                        

李老师:噢,宛风啊。

宛风:②                                                                        

李老师:好啊!欢迎欢迎!

宛风:③                                                                        

李老师:那就今天下午3点到我办公室吧。

宛风:④                                                                        

李老师:好的,再见。

答案

示例:

①李老师,您好!我是宛风。

②老师,我和几个同学想去拜访您,您看行吗?

③老师,您什么时候有时间,我们到哪儿见您呢?

④好的,我们一定准时拜访您。老师再见!

题目分析:这是很有生活味的题目,题目给定的是一个师生对话的情境,要求补充的是学生的话语,要根据李老师的答话揣摩宛风说的话,注意简明得体的要求,注意宛风学生的身份,还要有礼貌等。

解答题
综合题

(12分)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中叶以后)形成了相当发达的全国商业市场。这时不仅南京等传统的发达地区的城市铺行栉比,民物繁华,边塞城市如大同也“繁华富庶,不下江南。”……新兴的市镇大部分集中在江南的苏、松、杭、嘉、湖地区。……乾隆时期,发展较快的手工业行业主要有丝织业和棉纺织业,在这两个行业的生产与流通领域,出现了手工业工场和包买商。

——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明清之际,松江府一带,“所出布匹,日以万计。”松江一带棉布生产随着市场的需求而变化,而且远销湖广、江西、两广、陕西、山西、北京及北方边疆地区。北方省份所产棉花,除缴纳租税之外,几乎全部运至南方销售。……当白银成为合法通货之后,对于这种远距离的商货贸易也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摘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三 中国、西欧社会经济发展部分数据比较表

时间占世界GDP份额

(世界=100)

人均GDP

(1990年国际元)

中国西欧中国西欧
1500年2517.9600774
1600年29.219.9600894
1820年32.923.66001232
 

——数据来源: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3分)

(2)据材料二,分析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特点形成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经济发展对当时思想、文学的影响。(5分)

(3)据材料三,指出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态势。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这种态势的总体认识。(4分)